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古典音乐里的“暗号”——作曲家的隐藏签名

更新时间:2025-08-08 09:27  浏览量:1

你可能不知道,很多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里,都会偷偷“签名”不是用笔写,而是用音符——一种只有懂音乐的人才能读懂的暗号。

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这种做法被称为字母音名主题(musical cryptogram):把字母和音高对应起来,组成一个可以听得见的名字。

巴赫的“B-A-C-H”

最有名的暗号,来自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在德语的音名体系中:

B = 降B(B♭)

A = A

C = C

H = B自然(B♮)

于是,B-A-C-H 变成了一个实际可演奏的音符序列。

巴赫生前和去世后,这个主题被无数人引用:

李斯特、舒曼、肖邦都在作品中悄悄向他致敬;

勃拉姆斯在《赋格的艺术》补遗中引用了它;

甚至20世纪的肖斯塔科维奇,也用B-A-C-H作为音乐密码。

听到这四个音,就像在音乐的长河里看到巴赫亲手留下的签名。

舒曼的“ASCH”情书

罗伯特·舒曼有一段浪漫的“字母密码史”。

他曾爱上钢琴家克拉拉,但在此之前,他也被一位叫Ernestine von Fricken的姑娘吸引过。这位姑娘来自一个叫Asch的小镇(现属捷克)。

在德语音名里:

A = A

S = 降E(E♭,德语写作Es)

C = C

H = B自然

于是,A–S–C–H 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四音主题,舒曼在《狂欢节》Op.9 中疯狂使用,整部作品的很多乐章都以这个主题为骨架。

换句话说,这部作品其实是他对那段感情的“加密日记”。

肖斯塔科维奇的“DSCH”自画像

到了20世纪,音乐暗号依然存在。

苏联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喜欢用自己的名字缩写——D. Schostakowitsch。按照德语拼写,他把它转换成:

D = D

S = 降E(Es)

C = C

H = B自然

这就是D–Es–C–H主题。

他在《第8弦乐四重奏》《第10交响曲》《第15交响曲》中都使用了这个主题。听到它,懂行的人就知道:这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向世界说“这是我”。

在政治高压的年代,这也是一种艺术家“在不被允许的地方留下痕迹”的方式。

为什么要留下“暗号”?

这些音乐密码不只是炫技,它们有三种意义:

签名——表明作者身份,防止被抄袭(早期版权意识)

纪念——向某人、某地、某事件致敬

表达——在政治或个人限制下,用音乐说不能明说的话

听众即使听不懂字母与音名的关系,也能感受到它们反复出现带来的强调感和情绪暗示。

听音乐,也能“破案”

下次听到一段反复出现的短音型,不妨想想:

它是不是某位作曲家的名字?

是不是和某个城市、日期有关?

是不是一个音乐“签名”?

音乐的世界,并不只是旋律和和声,还有只有少数人能读懂的“暗语”。当你知道这些密码,你听到的世界就和别人不一样了。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