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专业“大洗牌”!这5个专业停止增设,今年被录取务必转专业
更新时间:2025-08-10 06:03 浏览量:1
大家好,我是小何老师!
高考填志愿,选学校重要,选专业更重要。
很多家长和学生一心想着冲一所好大学,却忽略了专业的“含金量”,结果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
名校光环抵不过一个冷门专业的“拖后腿”。
最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
这份文件的核心信息很明确:
对布点过多、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原则上不再支持增,对质量不高的专业要尽快调整。
言外之意不难理解,对一些“就业红牌”专业,将面临被压缩甚至淘汰的命运。
事实上,很多省份早在近几年就开始行动了:
限制新增冷门专业,撤销部分低质量专业,给高校专业结构来一次“大洗牌”。
根据《就业蓝皮书》统计,有5个专业已经被教育部和各地“盯上”,如果今年你刚好被录到了这几个专业,务必要尽早考虑转专业,否则毕业可能就是就业困境的开始,接下来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法学
法学曾经是高考志愿的热门选项,“铁饭碗”、“高薪律师”的光环,让无数学子心驰神往。
可如今,这个专业的就业现实很残酷。
全国有623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2024届本科就业率仅48.7%,还不到一半。
即便通过了法学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真正能靠法律工作养活自己的人并不多。
特别是法考通过率,不乐观到只有15.3%。
大多数毕业生面临的不是律所高薪,是“一线城市律所实习僧多粥少,还需要付费实习”的窘境。
起薪更是集中在3000~5000元,能在5年内晋升主办律师的比例不足20%,某政法大学调研发现:
63%法学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与专业完全无关,大多数选择去做助理、销售、培训等“过渡岗位”。
除非你家境优渥、有人脉资源,或者本身有极高天赋,否则法学并不是一条容易走通的道路。
02 绘画
绘画类专业看似浪漫,但现实却很骨感。
全国美术类院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2024年艺考人数突破110万,竞争压力空前。
对于绘画专业的就业出路,主要集中在院校教师、画室培训、插画设计等。
但院团编制岗位稀缺,且要求极高,科班出身的人里,只有8%能进入专业院团。
更多毕业生只能转向基层培训机构,但这些机构教师月薪普遍低于6000元,且课时不稳定,为了维持收入,不少人会兼职做插画、商业定制、直播带货等“副业”,典型的“斜杠青年”生存模式。
03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与绘画类似,同样属于高投入、高淘汰率的艺术类专业。
想象中,音乐表演毕业就能登上舞台、成为乐团成员,但现实是大型文艺团体的编制极少,大部分岗位只对研究生或博士开放,本科生想进几乎难上加难。
基层音乐培训机构是主要去向,但薪资不高、稳定性差,还常常需要自己揽生源。
更现实的是,许多毕业生为了生活选择跨行,比如做新媒体运营、婚庆主持,甚至转行做销售。
04 美术学
美术学与绘画专业有一定交叉,但更偏向理论与美术史研究,这也让它的就业难度更高。
美术学毕业生若不打算继续读研深造,直接就业往往只能去做美术教师、或文化机构工作人员。
这些岗位要么编制有限,要么薪资不高,某综合大学美术学院2024届的就业数据显示,就业率不足50%,超过60%的毕业生选择跨界,比如做新媒体设计、艺术疗愈、空间美学设计等工作。
小何老师锐评:虽然这些跨界岗位对美术功底有要求,但竞争依然激烈。
05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原本在公务员体系中有一定优势,但随着公务员考试专业限制放宽,竞争力大大下降,2024年国考和省考的岗位中,仅12%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比2019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
换句话说,你学了这个专业,能用到岗位反而更少了。
近十年,该专业被撤销的院校数量高达150所,仅次于信息管理类专业。
在现实中,超过一半的毕业生最终流向基层社区或事业单位,但起薪普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
写在最后
在小何老师看来,选择专业就是选一条未来的跑道。
有的跑道平坦宽阔,有的跑道却布满荆棘,在过去几年,我看到太多毕业生“高分低就”。
因为选了不适合自己的冷门专业,导致就业受阻、职业发展停滞。
国家对高校专业调整,不是为了打击谁,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高校与产业需求对接。
被限制增设的专业,并不代表学不到东西,只在是在当下市场环境中,供需关系已经失衡,甚至出现严重过剩,如果你恰好被这些专业录取,不妨在大一认真观察就业趋势,争取转专业机会。
与此同时,可以通过辅修、考证、实习等方式,增加自身竞争力,跳出专业的“局限性”。
因为未来属于那些既能顺应时代潮流,又能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的人。
别害怕调整方向,职业赛道上起跑只是开始,跑得远、跑得稳,才是真正的胜利!
我是小何老师,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有帮助,别忘了关注加转发!
#高考#专业#大学#红牌专业#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