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你还不知道萌娃培养中如何做到扬长避短?
更新时间:2025-08-30 09:00 浏览量:1
我在幼儿园工作多年,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孩子,其中有对双胞胎姐妹的成长经历让我特别有感触。这姐妹俩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可成长轨迹却大不相同。姐姐在早餐时总爱跟家人分享自己编的故事,想象力丰富得很;妹妹呢,睡前喜欢摆弄小物件,把它们摆得规规矩矩,空间感知能力挺强。一开始,家长没留意到这些差异,给姐妹俩报了一样的兴趣班,结果姐姐学得费劲,妹妹也提不起兴趣。后来家长开始关注她们的不同喜好,姐姐去学创意写作,妹妹学了乐高搭建,俩孩子都越来越出色。
从这对双胞胎姐妹的例子能看出,在萌娃培养中,识别孩子的特长和短板很关键。这里有个黄金三角法则可以参考。首先是观察记录,要以家庭日常互动为切入点。比如孩子玩游戏时,留意他是喜欢搭积木、画画,还是玩角色扮演。在情绪表达方面,看看什么事能让他特别兴奋、开心。观察社交行为,是喜欢自己玩,还是和小伙伴一起玩。我认识一个孩子,每次玩角色扮演游戏都特别投入,还会自己编剧情,这就是他的特长体现。家长可以准备个小本子,把这些观察到的情况记下来。
有了观察记录,接下来就是优势强化。发现孩子的特长后,别强迫孩子去学不感兴趣的东西,要用兴趣驱动。就像前面那个喜欢角色扮演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买些相关道具,和他一起玩更复杂的剧情,而不是硬逼着他去上表演培训班。这样孩子的特长才能发展得更好。
不过,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会随着年龄变化,所以还要进行动态评估。可能一开始孩子喜欢画画,过段时间又对音乐感兴趣了,这时候就要及时调整培养方向。
说完了黄金三角法则,再来说说家校协作。这也有四步法。第一步是目标对齐,家长和老师得好好沟通,确定孩子的培养目标。要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目标可以是提高演讲能力。第二步是分工清单,家长和老师根据目标分配任务。老师在学校多给孩子提供演讲机会,家长在家陪孩子准备演讲稿。第三步是成果展示,定期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成果,比如在班级演讲,或者在家给家人表演,这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第四步是季度复盘,每个季度家长和老师一起回顾孩子的成长情况,看看目标有没有达成,哪些地方需要调整。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干预。有三种信号要警惕。要是孩子开始逃避相关活动,比如原本喜欢画画,突然找各种理由不想画了,那可能是家长给的压力太大。如果孩子一提到特长培养的事就发脾气,情绪变得暴躁,这也说明有问题。还有,如果孩子在特长方面花了很多时间,水平却不升反降,那就要反思方法是不是不对。
为了孩子的长期培养,我有个“工具箱”可以分享。第一个是兴趣银行,把孩子的兴趣点记下来,当孩子在某个兴趣上遇到困难,就从“银行”里找其他兴趣鼓励他。第二个是成就事件簿,记录孩子在特长培养中的每个小成就,像画了一幅好画,搭了个漂亮的乐高作品,这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第三个是能力迁移表,看看孩子在一个领域的能力能不能用到其他领域,比如孩子在绘画中锻炼了观察力,学科学知识时也能用这种观察力去探索。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我们用对方法,扬长避短,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