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军歌嘹亮,纪念人民音乐家

更新时间:2025-09-01 15:18  浏览量:1

《八路军进行曲》曲谱、《延安颂》曲谱 资料图

在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升街85号的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里,保存着一份曲谱,上面记录的是不朽抗战名曲——《八路军大合唱》组曲之一的《八路军进行曲》。这首名曲还有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这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旋律刚健、音调宽厚、节拍规整,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它的作曲者就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军歌之父”的人民音乐家郑律成。

郑律成 资料图

革命圣地谱颂歌

据《郑律成年谱纪略》一文记载,1914 年,朝鲜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的一户人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取名郑富恩,他便是后来的郑律成。

当时,朝鲜半岛已沦为日本殖民地。郑律成19岁时跟随三哥来到中国,经朝鲜在华抗日团体的动员,进入南京鼓楼电话局做情报工作。为掩护身份,朝鲜在华抗日团体资助他去上海学习音乐,其音乐才华开始崭露头角。在此期间,郑律成结识了冼星海及“左联”的一些革命音乐家,并加入抗日救亡组织“五月文艺社”。

七七事变之后,进步青年纷纷奔赴延安。1937年10月,郑律成突破层层封锁来到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不久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

郑律成发现,延安虽然生活艰苦,却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他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渴望歌颂延安、歌颂革命。在延安的每一天,郑律成都处于兴奋状态,用后来他的作词搭档莫耶的话讲就是“走路想跳,开口想唱”,被激发的创作灵感全部化作笔下汩汩流淌的跳跃音符。

于是,郑律成众多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一时期问世,如《延安颂》《延水谣》《寄语阿郎》《生产谣》《黎明曲》《草原曲》等,描绘了条件艰苦却又充满希望的延安生活。其中,最富代表性、最受欢迎的是《延安颂》。

据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193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郑律成和同伴们一起爬上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放眼一望,在夕阳的余晖中,一列列整齐的队伍唱着雄壮的歌曲行进,战士们不时喊出嘹亮的口号,与歌声交相呼应。郑律成望着眼前动人的景象,抑制不住内心孕育已久的创作激情,对身边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的莫耶说:“给我写首歌词吧。”他的话引发了莫耶的一腔诗情,一段抒发革命豪情的歌词一气呵成。郑律成读完这段既富抒情性又具有战斗气息的歌词后,旋即将满腔的热血化作音符。于是,在中国革命史上闪耀着光辉的歌曲——《延安颂》就这样诞生了。

抗战期间,《延安颂》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从延安飞到解放区、飞到敌占区、飞到全中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激励了无数爱国青年义无反顾地奔向革命圣地延安,投入革命的洪流。

窑洞之中诞军歌

据《作曲家郑律成》一书记载,郑律成在延安时期创作更多的还是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在郑律成看来,若不全心全意地投入抗战,不写部队,不用音乐来反映民族解放战争这一伟大时代,就会使音乐史留下一大空白。

1939年春季,年轻的郑律成受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启发,决定创作《八路军大合唱》。他找到公木商议,很快确定了一起创作“大合唱”的设想。

据《人民政协报》刊载的《窑洞里诞生的红色战歌》一文记载,公木不是科班出身,作词常常听郑律成的意见。从命题构思到谋篇造句,公木都依照郑律成的要求完成。郑律成设想《骑兵歌》中要有马蹄嗒嗒前进的脚步声,《炮兵歌》要有轰隆隆震天响的气势,《八路军进行曲》则要长短相间、寓整于散、韵律和谐、节奏响亮,中间还要并排安插上三四个字的短句……诸如此类的要求,凡能做到的公木统统照办。

进入谱曲阶段,为了便于交流,公木和郑律成搬到了一个窑洞里同吃同住。为了谱好曲,郑律成倾注了满腔热情。有时,他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摇头晃脑,一会儿敲敲桌子,一会儿拍拍大腿,对词曲进行反复推敲和琢磨。为了不影响公木读书和工作,郑律成就跑到外面去思考。一天,公木发现郑律成的手破了。原来,为了谱好曲子,郑律成双手各执石子边想边敲,反复琢磨,忘情之下竟把手指都敲破了。

在《八路军大合唱》中,最著名的就是《八路军进行曲》。这首歌雄浑壮伟、气势磅礴,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1939年冬天,《八路军进行曲》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首场演出,威武雄壮的军歌震撼了无数观众,很快便传唱大江南北,成为鼓舞抗战将士英勇奋战的号角。

观众在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内参观 资料图

广阔大地写赞歌

据《窑洞里诞生的红色战歌》一文记载,1940年,《八路军进行曲》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1946年,《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正式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每次大型阅兵式,这首军歌总是响彻云霄,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

抗战胜利后,经中共中央批准,郑律成远赴朝鲜。1950年10月,郑律成回到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国籍。

回到中国后,郑律成为寻找新的创作素材,深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长期到农村、工厂、林区、营房体验生活,足迹踏遍大江南北。

这期间,郑律成与黑龙江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多次来到黑龙江,大庆油田、鹤岗煤矿、宝泉岭农场、伊春林区都曾留下他的身影。《兴安岭上雪花飘》《宝泉岭之歌》《女康拜因手》等都是郑律成到黑龙江采风时创作的歌曲。

据《学习时报》发表的《“军歌之父”郑律成》一文记载,到1964年,郑律成创作了200多首音乐作品,题材极其广泛:有讴歌工人的《采伐歌》、赞美农民的《幸福的农庄》,也有歌颂解放军的《强大的舰队在海上行进》《前进,人民空军》等,还有写给儿童的欢快明朗的歌曲《和平鸽》《快乐的童年》等。

晚年,郑律成又倾注大量心血,用十年时间陆续为当时已公开发表的《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六盘山》等数十首毛泽东诗词谱曲。这些力作深切表达了郑律成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也成为他攀登的最后一个音乐艺术高峰。

1976年12月,郑律成病逝,享年62岁。2009年9月,郑律成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郑律成对音乐和革命事业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对创作的不懈追求,朴实纯真的生活态度都值得后人去弘扬和学习,他留下的宝贵音乐财富,至今仍是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