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音乐节过成海滨假日
更新时间:2025-09-02 14:16 浏览量:1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现场。 主办方供图
莫文蔚
LANY
“下楼几分钟就能走进音乐节,沙滩上吹着海风躺平听歌,这才是理想中的音乐生活。”一位来自北京的乐迷这样说道。
8月27日至31日,第四届阿那亚·虾米音乐节在秦皇岛阿那亚海滨举行,以“生命就是一次奇遇”为主题的这场持续5天的音乐盛事,不仅汇聚了莫文蔚、梁博、万能青年旅店、LANY等40余组海内外音乐人,更以独特的海滩场景、多元的艺术单元和深度的环保实践,重新定义了国内音乐节的体验维度。
吹着海风听音乐重塑滨海音乐体验
凌晨5点,日出舞台,开启一个慵懒的周末清晨。“早起睡眼惺忪地盘坐在沙滩上,略带迷幻的音乐配上清晨的海边,感觉灵魂要被净化了。”一位来自天津的乐迷感叹这场音乐节的独特魅力。
作为国内极少数的海边度假型音乐节,阿那亚·虾米音乐节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将“海洋”元素融入演出的每一刻——乐迷们或是躺在沙滩椅上,或是赤脚踩在细沙中,迎着海风聆听音乐,从日出舞台、持续至星空舞台,实现了“吹海风听音乐”的理想状态。
橘子海乐队在日落时分登台,《夏日漱石》等歌曲与海浪声、夕阳融为一体,成为无数乐迷心中“最美音乐瞬间”。此外,惘闻乐队演出时也遇到了“粉色落日”。而万能青年旅店在七夕之夜完整演绎《冀西南林路行》,搭配《秦皇岛》的经典小号声,更是将音乐、地域与情感彻底贯通。
国际视野+新鲜体验音乐IP的品质升级与突破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永远有惊喜,每一次都能收获新鲜体验!”第二次来音乐节的刘先生说,每次来都能认识新的乐队和歌手,很多“首唱”也可以在这里先睹为快。
据了解,今年的音乐节整体“升级”,演出周期由往年的3天扩充至5天,以更贴近假日节奏的安排,呼应乐迷“音乐+度假”的双重期待。舞台数量从2个升级至3个,新增的outing舞台进一步拓宽了音乐场景,为民谣、即兴等不同风格的演出提供了更适配的演出空间。
阵容方面更是卧虎藏龙,既有国际视野,又深耕新鲜体验。本届音乐节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泰国、丹麦等六国的11组国际音乐人,其中LANY、Battles、Rialto、The Raveonettes、VTOROI KA 、TOKYO GROOVE JYOSHI六组为内地音乐节首演,为乐迷带来了“首次见面”的专属惊喜。值得一提的是,LANY、Battles等乐队曾亮相Lollapalooza、Summer Sonic等国际知名音乐节,影响力享誉全球。8月31日晚,压轴登场的LANY点燃全场浪漫,一曲《ILYSB》经典重现,被乐迷赞为“与海边的适配度百分百”!
华语阵容,同样是“首演级”高光配置。莫文蔚Karen Mok & TheMasters限定摇滚乐队带来极大惊喜:不仅首唱新歌《相生》,更带来了《这世界那么多人》等经典歌曲,55岁姐姐的摇滚状态相当炸裂,制造了音乐节的经典时刻。“唱了30年,一直有摇滚的心,终于有了乐队。”莫文蔚说。
比较颠覆的是,万能青年旅店压轴七夕摇滚专场,奉献了音乐节史上首次《冀西南林路行》整张专辑的完整演绎,叙事宏大,细节绵密,搭配《秦皇岛》的标志性旋律,成为全场最难忘的音乐瞬间。此外,久违的范晓萱带着100%乐队回归,首度即兴弹奏。蒋奇明携电影《7天》献上跨界首秀,梁博、吴青峰、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林宥嘉、Nova Heart、额尔古纳、雾也至Woo Yeah、詹盼Pan等音乐人及乐队,也奉献了难得一见的精彩演出。
虾米舞台,从摇滚、流行到爵士、电子,多种音乐风格交融荟萃,尽显独有的格调。“自创立以来,虾米始终坚守创作初心,致力于打造稀缺的舞台,让乐迷欣赏到全球前沿的音乐风格与魅力现场,同时输出更多中国本土优秀音乐人及作品。”虾米音乐娱乐厂牌主理人、虾米音乐节总制作人尹亮总结说。
音乐节不只有音乐去剧场、逛市集、看特展
音乐节并未止步于演出。
阿那亚社区是一个融合艺术、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平台。本届音乐节特别设置“NONAME无名之地”潮流艺术展,展出黄玉龙《奇遇之间》等多件装置作品,吸引了大量观众打卡。此外,沉浸式艺术展《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也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开展。
“今年的音乐节不只有音乐,还拥有戏剧、展览和潮玩艺术,它是生活方式的折射,更是连接年轻人情绪的载体。”阿那亚·虾米音乐节共同发起人、大麦娱乐总裁李捷说。
音乐节举办期间,剧场演出、文创市集、即兴合作社工作坊等,让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的乐迷在音乐之外,感受到阿那亚浓厚的文化底蕴。阿那亚·虾米音乐节共同发起人、阿那亚创始人马寅表示,“音乐、艺术、文化与小镇已然实现共融共生,形成了融洽而美好的独特氛围,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音乐生活化’的理想状态。”
124万人助力环保打造“零碳音乐节”
“演出结束后,我们征集环保志愿者……”8月31日的日出场结束时,音乐节现场广播。范晓萱登台称赞后台做保洁的阿姨,现场呼吁乐迷做好垃圾清理。音乐节现场,随处可见“沙滩环保志愿者”穿梭在现场,引导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理念。
环保,是虾米音乐节一贯的坚持。据记者了解,今年主办方通过与蚂蚁森林合作,成功吸引超124万用户参与线上碳中和助力,实现从策划到落地的“全链路碳中和”,达成了打造“中国·零碳音乐节”的构想。线下现场设置了200个垃圾分类点,回收塑料瓶超十万个,并组织净滩行动与海洋保护宣传,累计约15万人次参与,让音乐节不仅是娱乐现场,更成为公众参与环保的实践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音乐节首次设立了“女性专属卫生间”,提供卫生用品、缓解女性如厕排队等延伸服务,从细节提升了参与体验,获得众多女性乐迷的好评。
当音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从音乐节延伸看,音乐不再只是舞台上的演出,而是融入海边、社区、艺术和日常的一部分。阿那亚·虾米音乐节用几年的时间,逐步实现了“音乐生活化”的愿景。
山西晚报·山河+特派秦皇岛记者李霈霈
延伸思考
从阿那亚到“歌迷之城”
近年来,太原积极打造“歌迷之城”,演出市场持续升温,大型演唱会接连落地,显示出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消费潜力。若要从阿那亚·虾米音乐节中汲取经验,太原乃至国内众多演唱会活动,或可在几方面进一步拓展。
其一,强化“场景+”理念。从阿那亚的“社区居民”特色可以总结,将演出与城市特色空间相结合,如汾河岸边、古城街区、工业遗址等,打造具有本土辨识度的“音乐+文旅”现场,让歌迷在观演之余,也能沉浸于城市的文化氛围中。
其二,拓展内容维度。可以融入艺术、市集与社区互动,打破“纯演唱”的单一模式,使“演出期间”成为歌迷的“文艺假日”,延长外地乐迷的停留时间,深化文旅体验。
其三,践行“绿色”可持续运营。推动电子票务、垃圾分类、碳中和合作等,树立“绿色歌迷之城”形象,引导公众参与,提升活动品牌的社会价值。
其四,注重“体验”细节与服务“创新”,借鉴音乐节女性专属卫生间、环保志愿者等举措,提升歌迷尤其是女性、家庭群体的舒适度与安全感,从小处体现人文关怀。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表明,真正打动人的不仅是演出阵容,更是整体氛围、细节体验与文化共鸣。太原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热情的歌迷基础,以“用户视角”持续优化体验,融合本土文化元素,在演出市场坚持走独具特色的高品质之路——让每一次演出,都不只是听觉盛宴,更是一次难忘的城市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