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家工作室1500多音乐人扎堆,硚口汉江湾崛起一条音乐产业带
更新时间:2025-09-05 10:48 浏览量:1
9月2日,硚口汉江湾一栋写字楼里,28岁作词人向廷珊坐在办公桌前埋头伏案,他不时抬头望向窗外奔腾的汉水,找寻创作灵感。音乐制作人李琰祥在硚口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为搭建新录音棚寻找合适场地。音乐推广人范灿辉坐在电脑前,实时关注着网络上的暖心新闻,为新歌匹配合适的短视频。
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一条充满活力的音乐产业带正在汉江湾崛起,短短5年间已聚集了近百家工作室、超1500名音乐人。
灵感碰撞出爆款新歌
音乐人在这里还收获爱情
汉江湾音乐产业的萌芽,要从一家名为海葵音乐的公司说起。
海葵音乐2015年创办于北京,2019年底迁到武汉硚口区汉江湾。5年间,这家公司从29名员工,发展成涵盖音乐内容生产、版权管理及运营、版权销售、营销策划、艺人经纪等业务,员工人数超500人,年产值超6亿元的集团公司。
△位于汉江湾的海葵音乐总部
公司首席运营官覃九一表示,互联网的发展,让音乐创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展现自己的才华,不再完全依赖于前往北京、广州等地。“选择武汉是因为它地处中国腹地,拥有交通区位优势,方便公司与全国各地的音乐人往来交流”。
截至2024年底,海葵音乐投资的音乐工作室超170余家,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行业从业者扎根落户汉江湾。
△一群音乐人正在交流
伊格赛听工作室创立于北京,2019年随海葵音乐同步迁到武汉,现落户在汉江湾一栋高档写字楼内。12名作词人、作曲人组成的创作团队,制作出了《下山》《火红的萨日朗》《不过人间》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
作词人向廷珊,笔名三十三,2021年来汉前,他在宜昌一家音乐培训机构担任吉他教师,一次偶然机会与工作室创始人王中易结识。
△伊格赛听工作室
“之前,由于缺少系统专业的学习和交流探讨的渠道,写歌仅是业余爱好。”来汉后,一张行军床、一床被褥,向廷珊在工作室里安了家。白天,他在王中易手把手的指导下进行创作。晚上,他与其他音乐人一同探讨潮流趋势。
“音乐是一种主观的艺术形式,每位音乐创作者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不尽相同。”向廷珊表示,当一个区域形成音乐创作的氛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音乐创作者,大家共同进行思想碰撞,会激发出无尽的灵感。
4年音乐创作,向廷珊不仅在武汉安了家,买了车,还遇见了自己的另一半——作曲人焦七七,两人携手创作出多首爆款歌曲。
搭建音乐“全链条”
外省音乐人来这里录新作
李琰祥从事音乐制作工作15年,2023年创办全景声音乐厂牌“星核声空”工作室。这家工作室坐落在一家老旧工业厂房改造的现代产业园内,拥有6间录音棚、混音间及3间行业最先进的杜比全景声混音棚,每年录制歌曲超过上千首。
“工作室不仅接待海葵集团旗下的艺人,还接待过吴克群等知名歌手。”李琰祥说。
△李琰祥(右一)与工作室同事交流工作
在李琰祥看来,老工厂改造的产业园办公环境开放自由,给人一种松弛感,也便于搭建录音棚等功能空间。
如今,该工作室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拥有20人的混音师、录音师团队,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武汉音乐学院等武汉本地高校。李琰祥说,工作室还与部分在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近年来,不少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音乐创作者主动找到“星核声空”工作室进行音乐录制。
“工作室接待量逐年增长,场地已有些局促。”李琰祥计划追加投资,再搭建20余间音乐功能室。
△李琰祥正在进行创作
范灿辉是为听音乐公司推广负责人,他的工作是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让歌迷发现并喜欢上一首歌曲。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刚刚过去的七夕,公司制作出一批主题为爱情、亲情的短视频作品,让歌曲与受众达到情感的共鸣,深受歌迷喜爱。
硚口经开区负责人表示,从作词、作曲、编曲、录音、混音,到母带、发行、推广,再到艺人经纪、演出策划,27平方公里的汉江湾区域已形成音乐创业产业全链条,聚集近百家音乐工作室,超1500名音乐人才在此办公。
“目前,正在与海葵集团共同谋划打造海葵音乐街区,街区不仅涵盖音乐全产业链,还将融入特色餐饮、民宿、酒吧等新兴业态。”该负责人表示。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免费开放,今天13点开启预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