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今晚19:30,2025琉森夏季音乐节云端独家首播

更新时间:2025-09-13 09:05  浏览量:1

这颗“最美蚌壳中的珍珠”

在瑞士心脏处闪耀着恒久的光辉

其中最亮眼的一束便属于音乐

1938年,托斯卡尼尼创办琉森音乐节

此后,富特文格勒卡拉扬

阿巴多夏伊等数位指挥大师荣任总监

缔造了琉森音乐节白金音乐品质的传奇

▲琉森文化和会议中心(KKL Lucerne)

今晚19:30,国家大剧院线上平台将独家首播2025琉森夏季音乐节实况,把琉森湖畔的清凉惬意带给更多观众。我们将跟随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穿过卡佩尔廊桥,走进琉森文化和会议中心,与指挥大师里卡尔多·夏伊、钢琴家碧翠丝·拉娜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一同探寻这个无数乐迷心中的圣地。

本次琉森音乐节的独家首播是由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引进,世界剧院联盟特别呈现的“四海之声”系列,也是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连续第四年引进琉森音乐节的精彩演出。本场音乐会选择了三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岩石》《D小调第一交响曲》是其青年时期的创作,钢琴与乐队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则是作曲家晚年时期的代表作,由意大利新生代钢琴家碧翠丝·拉娜担纲独奏。

▲里卡尔多·夏伊©Priska Ketterer

▲碧翠丝·拉娜©Simon Fowler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二十世纪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被称为“浪漫主义晚期最后的倡导者”。

《岩石》

《岩石》创作于1893年,是一部充满诗意的交响音画,灵感源自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路上》和莱蒙托夫的诗歌《悬崖》中的两句:一朵小小的金色云彩,投宿在悬岩巨人的胸怀

作品以细腻的管弦乐色彩和浓郁的俄罗斯抒情风格,试图通过音乐表现“广袤土地上的孤独感”。音乐伊始,朦胧的弦乐与木管营造出苍茫的自然景象,随后主题在发展中交织出戏剧性的张力,既展现了拉赫玛尼诺夫对旋律的天赋驾驭,也预示了他后期作品中深沉的忧郁气质。《岩石》虽是其早期创作,但已显露出作曲家成熟的管弦乐技法与情感深度,成为其交响诗代表作之一

《D小调第一交响曲》

1895年,22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他的《D小调第一交响曲》,他为这首作品倾注了最大的心血,并坚信这将是他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作品。1897年3月28日,这首作品在圣彼得堡首演,由格拉组诺夫指挥。出人意料的,演出惨遭失败,拉赫玛尼诺夫一蹶不振,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没有再写下任何东西,直至得到心理治疗师尼古莱·达尔的医治,才重拾自信。

▲《D小调第一交响曲》

总谱封面

《第一交响曲》融合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厚重风格与晚期浪漫主义的激情,结构宏大、情感浓烈。整部作品的风格是积极而强劲有力的。它是一位自信的年轻音乐家灵感迸发的产物,难以掩盖的青春气息是拉赫玛尼诺夫后来的作品里几乎听不到的。

▲位于瑞士琉森的拉赫玛尼诺夫故居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晚年最著名的音乐,这部作品以帕格尼尼著名的随想曲中的“愤怒之日”为主题,通过二十四段变奏展现绚烂的技巧与深邃的情感。作品融合了作曲家标志性的浪漫主义风格与现代和声色彩,既有辉煌的炫技段落,也有脍炙人口的抒情主题。其中第18变奏更是凭借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而闻名遐迩。

▲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

剧照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延续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技巧复杂精深、气势恢弘,彰显了拉赫玛尼诺夫晚期创作中对古典形式的坚守,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Lucerne Festival

本场演出将继续由央视网提供超高清播出信号,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以及多家网络平台同步播出,点击“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