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不允许普通人简单地活着
更新时间:2025-09-15 18:52 浏览量:1
人若只求温饱,原以为可以简简单单度日,不图富贵,不慕荣华,但世事偏不如人意。这世道,竟连安贫乐道也成了奢望。
先是房租涨了。房东太太登门,脸上堆着笑,嘴里却吐出冰冷的数字。她说外头行情如此,并非她一人涨价。我支吾着,心里盘算那几百块的缺口要从何处挤出来。她见我犹豫,便道:“若实在艰难,隔壁小张刚搬走的那间倒小些,只是朝北,冬日冷些。”我环顾这住了三年的小屋,书堆在墙角,窗台上养着几盆不值钱的花草,终究叹了口气,应了下来。
吃食也贵了。菜市场的菜贩子如今都挂上了二维码,扫码付钱时,数字跳得比从前掏现金快得多。猪肉价飘忽不定,蔬菜随天气涨跌,连最平常的米面也悄悄换了包装,价格抬了一截。超市里的打折商品须得抢购,去得晚了,便只剩下些歪瓜裂枣。邻居大妈传授经验:周二晚上超市熟食半价,周五清晨进货最新鲜。我一一记下,活像要做一番大事业,其实不过为省下三五块钱。
友人婚嫁,同事生子,长辈做寿,这些原是人情之常,如今却成了财务上的窟窿。红包的数额不知何时被定了标准,低于那数目便显得小气。酒席上,人们谈论着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基金,我埋头吃菜,竟觉自己吃下去的不是美味,而是明日的债。
最奇的是那些“必需”的消费。手机忽然慢了,同事说该换5G了;鞋子穿了一年,鞋底略滑,广告上说新科技防滑防水还轻便;连牙齿也不争气,牙医看着X光片摇头,说这颗该做根管,那颗建议镶冠。我捂着半边肿脸,听着报价,恍惚间觉得不是牙疼,是肉疼,心疼。
银行信用卡最是殷勤,账单未到,短信先至,说可分期,可最低还款。乍看是体贴,实则如温水煮蛙,不知不觉间债台高筑。每月的工资,还未焐热,就分流到了各处的账户,留下的刚够续命。这般日子,竟像是为还债而活。
消费主义如空气无孔不入。短视频里人人光鲜亮丽,推送的广告精准击中你昨日才念叨过的需求。算法算尽了你的口袋,也算尽了你的灵魂。你不买,便显得与这时代格格不入;你买了,便与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我时常想起祖父那辈人,一件衣服穿十年,补丁叠补丁,却不觉羞耻。如今衣裳未旧,款式已旧,走在街上,竟自觉寒酸。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人的负担却反而重了,这真是奇怪的进化。
更深夜静时,算着账,总觉得这债是还不清了。不是欠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欠了整个世道。它不许你安贫,不许你简朴,推着你挤着你,要你消费,要你负债,要你在物质的漩涡里打转。
看来这温饱二字,说来简单,求起来却何其艰难。我们不过是网中的飞蛾,明明向往光明,却总被那无形的网缠住翅膀,扑腾不得。而这网,是由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线编织而成:物价、人情、体面、欲望,还有那些莫名其妙的需要。
最终我们负债累累,不只是欠银行的钱债,更是欠了生活的心债。
作者简介:易白,电影+音乐厂牌发起人;文艺创作三十余载,诗、文、歌、画、影、音等文艺作品在省级、国家级比赛获奖,曾因文艺创作成果突出荣立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