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音乐长大生蛋,得意的茂名农垦蛋鸡!还有…
更新时间:2025-09-16 12:07 浏览量:1
清晨的阳光升起,红峰农场蛋鸡基地的自动化流水线已开始运作。百万羽海兰灰蛋鸡在鸡舍内听着音乐来产蛋,何其壮观……
站在山顶俯瞰化橘红基地,延绵的化橘红林海与现代化工厂、文旅游玩区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和美画卷……
金秋九月,水丰农场荔枝基地1600亩品种革新后的荔枝园,朝气蓬勃,向阳而生,为来年的荔枝季蓄能待发……
这便是茂名农垦三大特色产业
同频共振的日常图景
更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蛋鸡养殖:
科技赋能铸就无菌“金”蛋
走进化州市林尘镇占地250亩的广东农垦红峰农场蛋鸡标准化养殖基地,百万羽蛋鸡养殖的场面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养鸡场的认知。23栋密闭式鸡舍如同科技方舱,智能控制系统实时调节着温度、湿度和光照,悠扬悦耳的音乐在鸡舍内轻柔回荡。“这些美国海兰灰蛋鸡住的是恒温房,喝的是300米深井水,吃的是中粮定制饲料。所产的鸡蛋正是广受欢迎的‘广垦凤鲜’蛋品牌。”基地负责人梁文宏指着鸡舍顶部的环境监测机器人介绍道,“它们每天的健康数据都会生成报告,全方位守护每一只蛋鸡的健康。”
全封闭式蛋鸡养殖场
在鸡蛋分拣车间,每一枚鸡蛋都要经过由丹麦进口的赛诺沃生产线共12道工序才能达到出产的标准。次蛋光学筛选、食品级清洗、紫外线杀菌、裂纹声波检测、可食用白油覆膜、激光喷码、全自装箱……鸡蛋自动化生产流程一气呵成。“去年‘广垦凤鲜’鸡蛋通过NSF无抗生素认证时,审核员都不敢相信中国农场能达到欧盟标准。”梁文宏自豪地展示着鸡蛋溯源系统,扫码可见每枚蛋产自哪栋鸡舍、哪批饲料。
工人在赛诺沃生产线上分拣鸡蛋
今年8月初,首批15万枚“广垦凤鲜”鲜鸡蛋经过严格检测后直通香港。如今“广垦凤鲜”品牌已进驻粤港澳大湾区众多大型商超,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红峰农场基地从2020年筹建蛋鸡基地至今,一步一个坚实脚印,一年一次重大跨越,用一系列权威证书,稳稳奠定了在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广垦凤鲜”鸡蛋成功通过NSF(国际公共卫生与安全领域权威机构)无抗生素产品认证与可生食鸡蛋认证;2025年更是成功斩获鸡蛋出口资质。“相对于去年8700吨的产能,今年基地产能预计能达到12000吨。‘广垦凤鲜’鲜鸡蛋凭借着优良品质,将会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梁文宏自信地说。
红峰农场蛋鸡标准化养殖基地
化橘红产业:
一棵千年药材的“三产融合”革命
在化州这片被誉为“中国化橘红之乡”的土地上,红峰农场十九队的千亩种植基地坐落于北纬22°的化橘红黄金生长带。这里山水相依、景致宜人,不仅有着年均2500小时的充足日照与1900毫米的丰沛降水,更因其独特的礞石矿脉地质结构,造就了化橘红药效成分的天然富集。
红峰农场十九队的千亩化橘红种植基地
近年来,红峰农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基地+工厂+电商”模式,打造化橘红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化橘红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让“治病良药”华丽变身为富企“金”果,实现一棵化橘红树的多元价值。
农业现代化,种子种苗是关键。该基地精选正尊金毛、正毛红肉及西洋正毛三大优势品种,集成农业大数据采集分析、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及物联网环境监测等数字技术,实现对光温水肥的精准调控,形成“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以前化橘红种植最担心产品销路问题,现在不仅有了工厂和电商平台,还与中检集团广东公司在化橘红体系建设、质量管理提升、产品权威认证、品牌宣传运营方面深度合作,加上‘药食同源’的官宣,以及化橘红树认养共享经济模式探索创新,化橘红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基地整体营收也稳步增长。”红峰农场鑫元公司经理刘付志彬表示。从单一种植到打造产业链,从粗加工到品牌化经营,化橘红已成为红峰农场产业升级的“绿色引擎”。
化橘红树
一棵化橘红,花可观赏、树可认养、果能入药,还能加工成各类特色产品,连接着山水、产业和文化,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乡村增色、村民增收。红峰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夏显辉表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道地药材,更是用现代产业思维 重构的生态经济体系。当一棵树串联起三产融合的价值链,绿水青山自然成为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金山银山。”
荔枝品种革新:
嫁接技术唤醒“百年甜梦”
“盛夏五月,红荔飘香。位于电白区林头镇的广东农垦水丰农场荔枝基地内,一串串红艳饱满的冰荔压弯了枝头。”这一幕,至今还让果农们印象深刻。
水丰农场荔枝基地
水丰农场18、19队占地2500亩的荔枝产业示范区,通过两年多的品种革新,目前已成功实现1600亩低效荔枝园向高端化转型。嫁接培育的冰荔、仙进奉等高附加值品种不仅挂果丰盈,其中冰荔的售价更是刷新行业认知。去年,该基地通过改良品种让老荔枝园焕发新生机的鲜活故事,还登上了央视《农耕探文明》节目。
今年荔枝季,长势喜人的广垦冰荔。
多年前,水丰农场荔枝基地曾面临传统荔枝品种老化、收益低迷的困境。2020年起,农场组建专业技术团队,针对市场需求和产区特性,系统性推进品种改良工程。“为了提高产业收益,我们优选冰荔、岭丰糯、仙进奉、凤鸡头等八大品种,重点攻克亲和性嫁接技术。”基地技术负责人介绍,通过砧木筛选、接穗处理等创新工艺,新品种成活率达95%以上,较传统改良效率提升40%。今年荔枝季,1056亩核心示范区已达到丰产的标准,冰荔单株最高产量突破百斤,仙进奉糖度稳定在20度以上,产品品质获采购商高度认可。
良好的市场反馈,极大提振了周边农户信心。“改良后的荔枝产量和效益情况,让周边的种植户看到了希望,现在每天都有种植户来基地学习嫁接技术。”基地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农户”联动机制,已带动周边地区开展品种改良,预计三年内可形成超5000亩的优质荔枝产业带,为茂名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与乡土碰撞的火花
走进茂名农垦三大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的蓬勃生命力扑面而来。在红峰农场蛋鸡养殖基地,科技感与生态和谐共存的场景令人惊叹——百万羽蛋鸡在恒温鸡舍中聆听音乐产蛋,全自动分拣线以12道工序确保了每一枚“广垦凤鲜”鸡蛋的无菌品质。这背后,是农垦人用时间从零起步到行业标杆的坚韧足迹,令记者深感敬佩。
化橘红基地的“三产融合”更是一场传统药材的现代革新。千亩种植园内,延伸出的深加工、电商与树苗认养模式,让“药食同源”的古方焕发了新生。这种以生态经济重构乡村产业的实践,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解。
水丰农场的荔枝园则上演着“老树新枝”的奇迹。那些嫁接口的新芽在阳光下闪着金光,仿佛看到了明年丰收压弯枝头的景象。通过嫁接技术,低效果园蜕变为冰荔、仙进奉等高附加值品种的示范基地,单株产量突破百斤。纪录片镜头中,红荔压枝的丰收画面,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从技术团队攻坚亲和性嫁接的细节中,折射出了农垦人“既要传承更要创新”的智慧。
采访结束时,三个基地的成长故事在记者脑海中交织成同一主题:茂名农垦以科技为笔、生态为纸,书写着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乡村振兴的答案,就藏在这科技与乡土碰撞的火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