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圆一个心愿,唱响新时代的“桃花歌”
更新时间:2025-09-16 13:01 浏览量:1
现场,蔡飞演唱《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作词:邬大为;作曲:金奇)。
9月15日晚,“心愿——盛世如你所歌”众筹故事音乐会如约在宁波五一广场音乐馆举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词作者、92岁的宁波籍词人邬大为的一个心愿,拨动人们心底那根弦。两个多月来,全球的音乐人共谱一首桃花曲。
澎湃新闻、潮新闻、南方+、顶端新闻等全国20余个平台直播了这场温情流动的众筹故事音乐会,100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
邬大为手写歌词。
今年6月,定居沈阳的邬大为给宁波日报寄来了一封手写信,称因年岁过高难以回家,但对故乡的情常萦绕心间,特意为家乡宁波写了一首词《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以表心意,并希望有人能为这首词作曲。
尺牍传情、乡心绵长,记者立即奔赴1800公里外的沈阳采访。
邬大为出生于1933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长大,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并荣立三等功。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星歌》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即便九旬高龄,每天仍坚持创作。《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中国宁波网为此发起《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全球征曲活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宁波市音乐家协会和社会各界音乐人纷纷响应,不到一周时间就收到了第一篇曲谱。征曲活动在浙江省音乐界掀起巨大波澜,音乐家们积极投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卢竹音,浙江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金奇非常激动,发来心血之作。
美妙的旋律随即飘向全国,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点赞征曲活动,并呼吁全国的音乐家们参与谱曲活动。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宋飞深受感动,她说德高望重的邬大为先生对音乐的执着、故土的深情,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宁波发起的征曲活动是城市文化自信的表现。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雷佳号召全球音乐人参与谱曲,助力这位历经烽火岁月的老艺术家完成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心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韩葆十分感动:“92岁高龄还能坚持创作,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太让人敬佩了,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作曲家能来谱曲,让经典继续流传下去!”
在音乐家们的鼎力相助下,“桃花歌”唱到了全球。曾在北京生活40年的奥地利籍教授韦杰加入谱曲创作行列,波兰的留学生也参与进来了,香港中文大学的金卓晟创作了一篇曲谱寄给了记者。两个多月的征集活动,共收到近百篇曲谱。共谱桃花曲、共唱“桃花歌”成为一场致敬经典的全球文化共鸣。
“桃花盛开的地方”AI音乐创作交流会。
AI介入让“新桃花歌”谱曲征集活动实现了破圈传播。在本次征集活动特设的“赛道”中,有近50首借用AI技术创作的“桃花歌”,承载着更多人对这首歌的深刻理解,让这份情感在数字时代有了新表达。60岁的杨凌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AI辅助为这首词谱曲,在生成几十个版本后,最终创作出自己最满意的一首。“做这件事特别有意义!这首歌里,有经典的传承,有AI的创意,有国人对家乡的朴素情感。”杨凌芳言道。
独特的故事贯穿了征集全过程!为了展示征集成果,圆邬大为让“新桃花歌”唱起来的梦想,众筹故事音乐会应运而生。每一个节目都是原创,演职人员绝大多数是普通市民。
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心愿,化作92岁老人笔下对家乡宁波浓烈的“诗行”,一座城的人,用一场故事音乐会,让这个心愿“桃花盛开”。
望春街道“春芽计划”作曲班小学员表演《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
宁波市海曙区望春街道“春芽计划”作曲班的朱颜书、黄天玥、陈泓霏等小学员表演了自己谱曲的节目,他们体会了用音符谱写幸福生活,让家国故事通过音乐传递。诗作者盛醉墨与宁波市朗读联合会副主席姜琴珠联璧合,诗朗诵《桃花 桃花》感人至深。“95后”视障歌手黄璐巍唱响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众筹故事音乐会围绕九旬老人的心愿,讲述穿越夏天和秋天新词新曲背后的感人故事,唱响“桃花歌”“和平歌”“盛世歌”。
著名作曲家朱良镇说,这次全球征曲活动,不仅圆了一位九旬艺术家的梦,更点燃了全球华人爱国、爱乡的情感共鸣。桃花,正成为人们心中最柔软的文化符号,是全人类向往和平与幸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