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作曲家陈钢新作《交响序曲——繁花》:一封献给上海的音乐情书
更新时间:2025-09-17 21:44 浏览量:1
“上海的美,是历经岁月却永远鲜活的,就像繁花,常开不败。新作的每一个音符都是我写给上海的情书,纸短情长,道不尽我爱它的千万种模样。”当90岁的知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钢出现在“繁花2025——陈钢交响作品音乐会”发布会现场,谈及新作《交响序曲——繁花》时,他眼中闪烁着热忱。10月3日,这部凝结着他对上海深情寄语的作品,将在上音歌剧院迎来世界首演,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时光的音乐盛宴。
《交响序曲——繁花》的音乐灵感,早在60年前便在陈钢心中埋下种子。彼时他为一部喜剧电影配乐,为契合片中的皮球滚动跳跃的画面,他大胆融合中国戏曲韵律、民歌韵味与西方现代作曲技巧,创作出一段充满活力的旋律。尽管很少人看过这部影片,但这段音乐主题的雏形却已深埋于作曲家的心头。
“60年前那段旋律里的律动,就像上海的心跳。”陈钢谈及创作时说,“上海从来不是一座静态的城市,它永远在生长,永远有新的故事,这和我记忆里的旋律多么像啊!”前些年,王家卫导演电视剧《繁花》的热播,重新唤醒了陈钢这段深埋心底的旋律。“看了王家卫拍的《繁花》,我也想写一部音乐作品《繁花》,去表现上海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于是,60年前陈钢笔下喜剧电影配乐中那段旋律中所展现的鲜活的、滚动向前的都市气息,成为新作主题动机的核心,并与作曲家对上海百年风云的追忆、对城市发展的赞叹、对未来的憧憬相融合,最终谱就为一曲新时代的《交响序曲——繁花》。
为了让这部新作更生动地诠释上海的精神内核,陈钢巧妙融入同为作曲家的父亲陈歌辛的多首经典作品的核心音调。“我希望《交响序曲——繁花》的旋律能承载上海的历史厚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品的中部段落,我选用父亲创作的《恭喜恭喜》作为主题,这首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创作的歌曲,能道出上海经历的苦难与奋起;再融入《梦中人》的旋律,传递出苦难岁月里的希望微光。”陈钢认为,父亲的音乐是上海的声音,而他笔下的《交响序曲——繁花》也是。“让它们在音符里对话,就是让上海的过去和现在紧紧相拥。”
此次“繁花2025——陈钢交响作品音乐会”,不仅有《交响序曲——繁花》的首演,也是对陈钢数十年艺术创作生涯的一次深情回眸。从1959年何占豪与陈钢合作的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到“红色小提琴”系列中的《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再到将昆曲与交响乐完美融合的交响诗曲《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等,他的作品串联起艺术人生,也勾勒出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精彩轨迹。
这场音乐会更承载多重的深意。这是陈钢表达感谢的音乐会,感谢海派文化与上海音乐学院对他艺术创作的滋养。
这是体现祝福的音乐会,为陈钢步入“90后”艺术佳年送上祝福。
这也是彰显传承的音乐会,指挥家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青年昆曲艺术家张冉将为《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担纲昆曲演唱。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中担纲小提琴独奏的小提琴家俞丽拿的学生——黄蒙拉、黄羽馨父女将在音乐会上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红色小提琴”作品,展现上海音乐文脉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