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青联人 | 元杰:黑白琴键间的赤子担当

更新时间:2025-09-23 09:30  浏览量:1

编辑 | 华南

当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聚光灯照亮黑白琴键,当哈尔滨音乐学院的晨雾中传来练琴声,当新疆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为《彩云追月》欢呼雀跃,全国青联委员、哈尔滨音乐学院副院长元杰的指尖始终在琴弦上编织着艺术的经纬。他常说:“音乐的美,我们随时可以体会,但是古典音乐的美,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需要我们深入音乐的世界,经过很长时间的了解、学习,才能获得。”

元杰

这位“85后”钢琴家,以琴为媒,以心为笔,践行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国际舞台传递中国声音,在教育园地培育艺术新苗,在公益路上播撒音乐暖阳,用音符诠释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赤子情怀与使命担当。

琴声里的成长印记

元杰1985年生于吉林长春,6岁开始学习弹钢琴。他坦言最初始于父母一句朴素的期待,“小时候,我坐不住、好动又淘气,爸妈希望找件事让我静下来,就选择了钢琴”。起初只是觉得好玩的随意尝试,却在父母的坚持下逐渐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七岁时,元杰开始每天固定三小时练琴,父母的陪伴成为这段时光最温暖的注脚。

元杰的父亲虽非专业音乐人,却用极致认真诠释着陪伴的意义。“上钢琴课时,他总拿小本本记老师的每句话,回来照着本子指导我。”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攒了足足二十几本,成为元杰练琴的“教科书”。母亲为补贴家用远赴外地驻外,父亲便身兼数职,“我每天放学先练一小时琴,然后爸爸做饭,吃完饭,洗完碗,我再练两小时,他就在旁边陪着,常常累得坐着就睡着了。”

儿时的练琴时光不乏孩童的叛逆,“我家当时住在一楼,练琴时总能听到外面伙伴们玩耍的笑声,心里直发痒。”为逃避练琴,元杰笑说自己也装过肚子疼,甚至喝两罐可乐“弄假成真”,疼得在地上打滚。但父亲的严格与耐心,让他在按部就班中慢慢沉淀。“爸爸虽严厉,却懂专业,说的话都在理,我服气。”

10岁随家迁居广州后,元杰迎来音乐生涯的转折点。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艺术氛围让他眼界大开。“常有钢琴大师演出,和港澳接轨的新理念让我看到走上专业之路的可能。”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晓的出现,更成为他艺术道路的引路明灯。“李老师把我从业余一步步带到专业拔尖,加课到深夜留我吃饭,带我出国比赛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亦师亦父。”

真正让元杰决心走专业道路的,是一场震撼心灵的音乐会。“听广州交响乐团演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前两个乐章还没什么感觉,第三乐章的激情冲击着心脏,第四乐章的悲伤绝望几乎把我吞没。”元杰至今记得那种触电般的感受,“以前自己弹钢琴从未有过这种体验,那一刻像武侠小说里‘开窍’了一样,当下就做好吃苦的准备,决定走专业化路线”。从此,每天八小时的苦练从12岁坚持到18岁,指尖的厚茧见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

机遇与挑战交织

艺术之路从非坦途,技法革新的阵痛成为元杰成长的必修课。为与国际接轨改弹奏方法时,“整个手型和逻辑要重构,每两天被老师叫去纠正,痛苦到想放弃。”李晓的耐心陪伴让元杰渡过难关:“老师陪我看大师录像,一遍遍分析,十个月后技术突破,立刻拿了全国冠军。”

1999年春节,大年初一的香港比赛,让元杰学会了从自身找问题。当时表现出色的他因评委偏袒本地选手未获奖,年少的他十分生气。“老师问我‘今天弹的是100分吗?有没有任何问题?’他说‘你若做到100%,别人想压分也压不下来’。”这句教诲成为他的艺术信条:“不要抱怨外界,先补自己的短板。”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2003年艺考后,星海音乐学院请来的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因台风滞留广州,元杰抱着“反正艺考过了没压力”的心态去上课,竟与大师一拍即合。“老教授带我去网吧填报名表,网吧里全是打游戏的年轻人,那画面又滑稽又难忘。”这场奇遇让他远赴茱莉亚深造,开启了国际艺术视野。

更奇妙的缘分发生在飞机上。一次飞行中,元杰为准备演出在看新乐谱,邻座“音乐爱好者”攀谈后索要录音。两个月后,他收到经纪公司邀请函,才知对方是公司CEO。“如果当时偷懒不看谱,或没寄CD,可能就错过了机会。”元杰感慨,“幸运从不是偶然,积极主动的人才能抓住机遇。”

国际舞台的中国声音

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元杰的琴声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在摩洛哥音乐大赏上,作为12国选手中唯一的中国人,他不仅斩获第一名和“观众投票奖”,更在发现中国国旗倒挂时坚持纠正:“工作人员说电视转播来不及换,我说正因为转播才必须改,要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当国旗重新挂正时,台下观众自发鼓掌。那一刻,音乐之外的责任更显厚重。

元杰(左)指导学生

古巴演出的经历让元杰深刻感受音乐无国界的力量。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时,《东方红》旋律响起,台下竟有人跟唱,到《国际歌》段落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我后来才知卡斯特罗等古巴领导人都会唱《东方红》,演出后古巴文化部部长恳请捐赠总谱,希望在他们国家也能演出这首曲子。”音乐成为跨越语言的桥梁,让不同国家的人产生精神共鸣。

今年年初,元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刚停战时孤身赴约演出,成为少数坚持赴约的音乐家。“我觉得答应了人家就不能食言,而且他们现在很需要音乐。”他在以色列演了两场,又前往巴勒斯坦演出,期间甚至需要躲进防空洞躲避空袭。一位巴勒斯坦观众含泪说:“战乱中看不到海,你的音乐让我找回看海的平静。”

2025年4月,元杰完成了音乐生涯的又一壮举——在厦门连续四小时不间断演奏贝多芬全部五部钢琴协奏曲,创造世界纪录。“这对身兼教学和行政的我挑战极大,相当于在音乐界攀登珠穆朗玛峰。”为准备这场“钢琴马拉松”,他在家中添置静音钢琴,常忙完学校事务后带着耳机练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坐着就睡着了,醒来发现天亮了。最终呈现的效果非常好,很多媒体都做了专题报道,这是世界首次,我很自豪。”当演出结束,现场掌声持续15分钟,观众多次起立致意,他深知一切值得。

从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到巴黎歌剧院,从非洲摩洛哥到大洋洲新西兰,元杰的音乐会足迹遍布40余个国家600多座城市,累计演出2000多场。他数次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用琴声践行文化自信,向世界证明“中国艺术家不但能演奏西方音乐,而且可以比你们演奏得更好”。

教育园地的创新与坚守

2016年,哈尔滨大剧院首场钢琴音乐会后,元杰受邀参观刚落成的哈尔滨音乐学院。“我记得我是穿短袖短裤凉鞋去的,一进门发现院领导们都穿西装等我。”几句寒暄后,对方直接问:“愿不愿意来当钢琴系主任?”这份信任让31岁的元杰毅然告别了在美国费城菁英学院的钢琴教授身份,放弃了美国绿卡,回到家乡东北,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钢琴系主任之一,开启在祖国“教学+演奏”双线并行的新征程。

在教学中,元杰多年来一直传承李晓的育人理念。他创新“核心技能+艺术素养+舞台实践”三位一体体系,推出“一门课八人上,一个专题八家之言”的《名师微课堂》,打破一对一的《集体教研课》,打造“莫扎特专题”、“中国的彩云追月”等网络系列讲座和教学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千万。“培养‘三优’人才——品德优良、专业优秀、气质优雅,比获奖更重要。”这是元杰的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也是元杰的教育创新亮点。2022年,他在全国率先将红色钢琴作品、中国作品纳入专业考核大纲,组织“学红歌弹红曲”、“乐响神州琴颂百年”等活动,线上线下收看超百万次。“音乐课要成为‘音乐思政课’,让学生在弹《松花江上》时体悟家国情怀,在《黄河》中感受民族精神。”他携学生登上黑龙江卫视“五四”特别节目《音乐思政课》,指导钢琴系教师获得省级课程思政项目3项,让思政教育在琴声中自然流淌。他指导的学生崔天垲进入中国音乐金钟奖决赛,创黑龙江省历史最好成绩,学生累计获国内外奖项近30人次。

在元杰的推动下,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连续入选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和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支持计划,建院第五年实现钢琴学科博士点突破,筹办的哈尔滨国际音乐比赛成为世界比赛联盟成员,生源质量大幅提升,“建院五年时,80名学生里有70名是外地生,还有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来报考”。在师资建设上,元杰引进3名QS艺术类前五院校博士,组建青年创新团队,获批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我们的年轻老师舞台演奏能力全国领先,每个人都能上台弹”。

在搭建实践平台时,元杰两次联系策划赴中央电视台参加录制《音乐公开课》哈音师生专题,组织学生赴成都、大连、武汉等地举办哈音师生专场音乐会;引入“海伦”、“珠江恺撒堡”、“雅马哈”等多类奖学金,惠及学生近80人;与哈尔滨大剧院、山西省交响乐团、广州珠江钢琴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艺术实践和实习就业基地。

2021年,元杰获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学名师”;2022年9月入选中组部第八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0月入选中国文联第二批“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成为黑龙江省首位获得国家级人才帽子的音乐表演类人才;2025年3月,被认定为黑龙江省高层次B类人才,用实力诠释着“教学相长”的真谛。

音乐为民的赤子情怀

“音乐要服务人民,不能只在象牙塔里。”这是元杰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联合国“青年艺术大使”,他的公益足迹遍布全国32个省区市:从贵州六盘水的群山学校到广西百色的乡村教室,从新疆阿克苏的兵团礼堂到海南陵水的海边帐篷,累计举办数十场公益讲座。

元杰(中)在演出现场

作为全国青联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元杰积极参政议政,提交《加快编写高质量音乐教材》、《打造哈尔滨“音乐之城”》等提案,推动音乐文化繁荣。2023年,他以归国留学人士身份当选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哈音分会会长,策划留学人员音乐会,创作会歌《报国不以山河远》,激发留学人员爱国热情。

今年5月,元杰获得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他坦言这份荣誉将激励他继续用音乐传递文化自信。如今,他已走遍全球近40个国家,用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弹《平湖秋月》等中国音乐作品,让世界通过音乐认识中国。有外国观众感慨:“你用我们的乐器讲你们的故事,这种感觉很独特。”

面对荣誉,元杰始终保持清醒,坦言工作仍有不足。在教学与演奏的平衡中,他认为“教学难多了”。“你会弹不代表能教会学生,每个学生性格、天赋不同,要因材施教。让适合弹肖邦的人弹‘黄河’,就是教学无方。”目前他除了教授本科课程,还带了十五六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没有业余学生,学校的课就够忙了”。

如今身为哈尔滨音乐学院副院长,元杰对未来规划清晰:“我永远会把音乐教育工作者这个身份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管理者。未来10年,我会继续在钢琴上不断精进,在舞台上追求卓越。”

从琴房到世界舞台,从独奏演员到教育管理者,元杰的身份在变,但对音乐的热爱与担当不变。当夕阳为哈尔滨音乐学院的琴房镀上金边,他指尖流淌的旋律里,有童年父亲陪伴的温情,有国际舞台的荣光,有教育园地的耕耘,更有音乐为民的赤诚。这位黑白琴键上的赤子,正以执着与担当,在艺术的长河中续写属于中国音乐家的时代华章,让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持续回响。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5年第9期 ]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