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唱起来》在歌舞之乡音乐土壤上探索多元化表达
更新时间:2025-09-24 20:35 浏览量:1
来自阿勒泰草原的民间盲人歌者居马别克,拨动冬不拉,眼角含泪但嘴边含笑唱着《月光》,歌词中唱道:“你眼眸中都是向死而生的目光,你从不害怕明天究竟会怎么样。接受无常和命运的安排,和永远坚定的目光。”他说:“父亲和音乐,是我认识世界的两只眼睛,是我生命中的光。”这一刻,音乐穿透视觉的黑夜,照亮舞台,也照亮了人心。
民间盲人歌者居马别克
由新疆广播电视台与央视频、爱奇艺、优酷、丝路视听联合播出的音乐盛典节目《我们唱起来》,不同于常见的竞技类音综,没有残酷的淘汰晋级机制,慢火烹制奉上普通人最纯朴的歌声和最真实的故事。作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我们唱起来》在“歌舞之乡”的新疆大地上,呈现了一场多元化表达的盛宴。
1
多元的参与主体:形形色色普通人的音乐舞台
《我们唱起来》节目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歌者身份的多元性。在节目盛典之前,通过为期四个月行走全疆14个地州市的“音乐大篷车”,节目组深入天山南北各个地州县市、乡村牧区,举办了70场面向群众无门槛的线下欢歌活动,寻找那些藏在民间的好声音。其中的佼佼者受邀来到节目舞台,节目将镜头对准了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
音乐大篷车
线下活动现场
他们中有边送外卖边唱歌的外卖员,有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消防员,有夫妻搭档跑货车的司机,有幼儿园专职于儿童安全教育的幼师,有作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兽医,有扎根城市一线的热力、交通岗位职员……这些平凡职业身份的背后,是一个个不平凡的音乐梦想。
外卖员阿力木
消防员王博
2
多元的舞美设计:三重空间构建递进式的舞台功能
《我们唱起来》的舞美设计巧用“遮挡+直播”元素,形成多元观演关系的递进式设计。
每位歌者到达演播厅,先来到第一重空间——报到空间,这里是相对私密、温馨的客厅式场景。歌者报到录下一句签到声音,签下报到封面,以这两个个人特色鲜明的素材为抓手,女主持人和歌者一对一聊天。而报到空间发生的事情,正通过实时直播,投射在主舞台的大屏上,全体观众在聆听这位素未谋面的歌者演唱之前,能预先了解他的身份、他的个性、他选歌的表达。
报到空间
签到封面
之后,歌者前往第二重空间——大屏后的舞台区,在大屏遮挡的情况下独自对镜开唱,减少外界干扰,专注于自身表演的发挥和歌曲情感的表达。同时,他的表演状态通过实时直播投射在正面大屏上。听着现场的演唱,观众开启一人一灯的“亮灯式”投票,助力大屏开启,点点光阵可视化地呈现观众团实时的喜爱支持度。
大屏后舞台
亮灯投票
第三重空间——大屏开启后的舞台,此时伴随激光秀等舞美元素,表演舞台升级,歌者在全场欢歌热舞的氛围下,完成歌曲的演唱。一曲结束,歌者留在台上与节目嘉宾——歌唱家王宏伟、吴碧霞老师,完成延伸的互动表达。
隔屏观演
大屏开启瞬间
3
多元的音乐编曲: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融合
《我们唱起来》节目中的选曲,囊括疆内疆外经典民歌、影视金曲、美声名曲和时代红歌等。节目结合每一位歌者想要传达的情感表达、态度表达、声线特质及器乐技能,做一对一定制化的全新编创。以这些耳熟能详、高传唱度歌曲的新唱,引发全体观众对过去、对现在、对未来的共鸣与憧憬。
就读于全国唯一木卡姆专业的大学生再努尔,因为她有着爱听老歌的“老灵魂”,将《蓝宝石》这首经典新疆民歌在间奏部分融入了传统木卡姆的唱段进行编创,放大呈现女孩“老唱片里走出来的嗓音”特质。
男大学生组合“馕包葱”,是一个山东男孩和四个新疆小伙子的宿舍室友组合。他们的表演将山东男孩用美声唱法演唱的《一杯美酒》,融合四个新疆男孩弹奏手鼓、热瓦普、都塔尔、弹拨尔等民族乐器,是中国民乐与世界歌曲碰撞的代表。
作为第三代兵团人的陈焱,为了圆爷爷这个河南籍援疆老兵的“豫剧梦”,用他擅长的说唱音乐创作了一首《爷爷的声音》,融合由汪荃珍、张培培两位梅花奖得主演唱的豫剧唱段,呈现戏曲+说唱的国潮音乐新样态。
4
多元的情感表达:音乐与人生态度的深刻共鸣
《我们唱起来》基于一人一曲的定制化编创,基于来自全疆不同身份、年龄、职业、民族的歌者献唱,呈现音乐背后是每个歌者多元化的情感或态度表达。
朴实的高中学生热依沙,这个青春期的女孩对亲人总是“爱在心口难开”,她把唱歌作为“表白”的方式,用《父亲写的散文诗》表白那个“不会写散文诗,只有一个写着工钱记账本”的父亲,用《梦回博尔塔拉》表白哺育她自由成长的故乡。
音乐博主鼐菲赛在舞台上为“另一个自己”戴上围巾,这个动作源于她曾被网络暴力伤害的经历。一度因恶评不敢唱歌的她,因几位小小粉丝的鼓励找回勇气,坚定唱下去,希望自己的歌声能成为别人的治愈。
来自克拉玛依一线工作岗位的四个00后,用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为克拉玛依市“招生”。他们眼中的克拉玛依,是前辈石油人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闪耀在亚欧大陆中心的“丝路算谷”,建设这个城市“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千禧年代的每一辈”。
从喀什古城的十二木卡姆,到阿勒泰牧场的天籁之声;从欢乐巴扎的佐餐弹唱,到绿茵操场的稚嫩童谣……放眼新疆到全国,热爱歌唱、想要表达的芸芸众生,他们能以歌唱诉说梦想与热爱,以音乐传递情感的共振,以金曲感知时代和故事。
《我们唱起来》在新疆这片“歌舞之乡”的音乐土壤上,探索了音综多元化表达的创新路径。这种多元化的表达,为新时代文艺创作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一次成功实践,也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千人千面”的音乐盛宴。这档节目也为我们证明了:动人的音乐,往往来自于最真实的生活;成功的舞台,往往是那些让普通人发光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