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旗检察:跨越两千多公里的结对共建——“音乐法治课”飞进乌拉特大草原
更新时间:2025-09-25 20:16 浏览量:1
音乐法治课
“如果可以,我愿守候父母身边,愿自由与我共舞。如果可以,愿这是噩梦一场,梦醒了,我愿以法之名,学成何为正义。”新学期伊始,嘹亮的法治主题歌曲回荡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几所中小学的上空,涤荡着每一位同学的心灵,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音乐风景。“我们还是第一次在音乐的魅力中感受法治的力量,这次课程让我们对音乐课也有了创新性的理解。”乌拉特中旗第二中学的音乐老师张丽激动地说。“蒋爷爷,您的音乐法治课生动有趣,歌词唱完,我把您讲的案例全都记住了!”乌拉特中旗第三完全小学的同学小红骄傲地说。“这样的法治课太有意思了,我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还学会了唱歌,希望以后能多上这样的课!”甘其毛都口岸外国语学校的一位同学也开心地说。
金秋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通过之际,应乌拉特中旗人民检察院邀请,乌拉特大草原上两所中小学和甘其毛都口岸外国语学校百余名师生,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法治课老师,他是已经年逾66岁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检察院原副检察长蒋仕祥同志。蒋仕祥同志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关工委副主任、威宁县检察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他独创的“法治音乐课”和个人先进事迹,多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国家级媒体报道。这次授课也是乌拉特中旗检察院和威宁县检察院开展“结对共建”、推动法治教育创新、共同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之一。
授课中,蒋仕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未成年人身边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法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蒋仕祥精心准备了多首由自己原创的法治主题歌曲,《如果可以》《梦醒》等,并现场教唱,同时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耳熟能详的蒙古族歌曲鉴赏,切实拉近师生距离。此次音乐法治课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小学阶段重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简单易学的歌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初中阶段则侧重于深入解读法律条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使法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学们在悠扬的旋律中,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观念,还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踊跃回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也纷纷表示,音乐法治课将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对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促进作用。“音乐+法治”模式的法治课“好玩”“好听”“好懂”,在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这次授课,也进一步深化了乌拉特中旗检察院和威宁县检察院“结对共建”工作。2023年以来,乌拉特中旗人民检察院主动对接联系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威宁县检察院学习取经,跨越两千多公里的两个基层检察院结成“结对共建院”。近三年来,在两院检察长的有力推动下,两院开展了层次丰富的“结对共建”工作。从线下沟通到“线上对接”,从基础业务能力提升到数字检察、“典型案例”撰写。在威宁县检察院标杆的引领带动下,乌拉特中旗检察院不甘落后,创立了“鸿雁检爱”品牌,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乌拉特中旗检察院先后有3人被纳入全国、全区检察人才库和法治人才库,3人被纳入全区检察理论人才库,3件案件被评为全区检察机关典型案例,3项课题获自治区立项。“沿边口岸检察”等创新经验被自治区检察院推广,数字检察模型获全市一等奖,工作经验刊发在《检察日报》,多篇调研文章被省级以上平台刊载。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题,乌拉特中旗检察院以先进标杆为引领,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打破了“人少难作为”的固有认知,书写了“边境小院也有大作为”的奋进篇章。
此次音乐法治课进校园活动,是乌拉特中旗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法治教育新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活动期间,蒋仕祥还为乌拉特中旗检察院全体法治副校长授课,讲解威宁“法治音乐课”授课模式,分享“威宁经验”,乌拉特中旗人民检察院全体在家的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参加了实训。下一步,乌拉特中旗检察院将吸收和借鉴威宁县检察院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持续推动音乐法治课本地化建设,同时继续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不断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持续推进法治进校园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