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套歌剧《山海经·治水》10月2日在京首演
更新时间:2025-09-25 22:29 浏览量:1
2025年10月2日至3日,由中央音乐学院出品的中国原创歌剧《山海经・治水》将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厅首演。该剧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家周海宏担任编剧,知名作曲家宝玉作曲。
原创民族歌剧《山海经・治水》获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项目资助,这是中央音乐学院继2017年歌剧《奔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后,其联套歌剧《山海经》再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歌剧力作,不仅意味着“联套歌剧”这一原创概念已进入成熟落地阶段,也为以歌剧语言解码华夏创世史诗开辟了新视角。
《治水》作为《山海经》联套歌剧计划的核心篇章,与《补天》《奔月》《逐日》共同组成四部既能够独立上演,又在叙事脉络上相互关联的歌剧体系,旨在完整呈现华夏文明的创世发展历程。这一创作构想,既源于《山海经》本身宏大却又分散的叙事特点,也是中国艺术创作者对世界歌剧领域的重要回应。正如编剧周海宏教授所说:“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乐剧’树立了里程碑,而我们希望以东方哲学的叙事逻辑与音乐戏剧的融合为基础,探索属于中国歌剧的独特发展路径。”从《奔月》到《治水》,正是这一创作理念的延续。
与大众熟知的“大禹治水”故事不同,《山海经・治水》在歌剧舞台上首次将鲧置于核心叙事位置,直面呈现他“盗取息壤、堵截洪水”的悲壮人生轨迹,并为他“固执坚守却最终失败”的经历赋予了全新的文化解读。周海宏教授在接受专访时表示:“鲧所采用的‘堵’,是如‘愚公移山’一般的执着坚守与自我奉献;而大禹的‘疏’,则代表着智慧与革新。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两面——不理解‘鲧的执着’,就无法真正凸显‘大禹智慧’的价值。”剧中通过这样的辩证叙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灾难时,从“守护生命、生生不息”到“主动突破、自强不息”的精神觉醒,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层面跨越。
在创作过程中,该剧在多个方面具有艺术突破。在剧本创作上,周海宏教授创新性地以“情绪脉络构建”替代传统的“情节推进模式”,将整部歌剧划分为多个具有鲜明情绪色彩的板块,为作曲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在音乐创作上,作曲家宝玉运用了丰富的音乐语言,融合了中西方、古今的艺术元素,其音乐风格既不属于传统的民族乐派,也不是对西方现代派的简单模仿,对演唱者的演绎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尽管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山海经・治水》始终致力于与世界歌剧领域的前沿水准展开对话。创作团队认为,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需以国际认可的专业水准为基础。因此,该剧在乐队编排的丰富性、和声结构的复杂度、创作技巧的难度以及演唱技巧的要求上都追求高水准,力求以世界观众能够理解的音乐语言,传递真正的华夏精神内核。
该剧由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分别承担演奏与合唱任务,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担任主角,指挥家陈冰担任合唱指导,青年指挥家李京展担任指挥,知名导演易立明带领的艺术团队负责制作。专业的演出阵容与制作团队,为作品的艺术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次首演,不仅是一部新歌剧的正式亮相,更是中国歌剧在深化文化内涵与提升艺术品质进程中的重要实践。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歌剧艺术中国表达的成果,该剧既通过艺术形式回溯中华文明的源头脉络,也尝试以国际通用的音乐语言传递东方文化精神,通过音乐叙事,引导观众走进创世神话的艺术世界,感受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坚韧力量与文化底蕴。
编剧:周海宏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论文《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获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音乐何须“懂”——面对审美困惑的思辨历程》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创作联套歌剧《山海经·奔月》《山海经·治水》,儿童剧《唤醒春天》(又名《寻找乐器之王》)、《拯救七彩谷》。
作曲:宝玉
宝玉,作曲家、音乐批评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作曲理论体系研究”(21ZD17)课题组专家,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与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获得者,中央音乐学院首创联套歌剧《山海经》系列音乐创作人,辽宁省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获得者,美国丹尼奖国际电子音乐比赛评委,曲阜师大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师大及华东师大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讲歌剧美学),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外聘教授(主讲歌剧理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歌舞团创作员。
音乐代表作:交响序曲《国魂》(1989),音诗《雪域霞光》(2001),恰空变奏曲《为陈毅诗歌配乐——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2001),交响变奏曲《随郭文景‘社火’之声的附和》(2004),中国竹笛与管弦乐队协奏曲《叹怡红》(2009),大型民族弹拨乐《香象渡河》(2021),室内乐《醉迷月宫——为独奏小提琴与埙而作的三重奏》(2002)、《哆唻咪——为三类乐器、十二位独奏家而作》(2008)、《灵物私语——为巴扬手风琴及弦乐五重奏而作》(2015),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为男中音与钢琴而作的十二音序列乐歌》(1990)、《纸船——为女高音、竖琴、长笛、英国管与大弦乐队而作》(2009),交响合唱《热爱生活》(1993)、交响声乐浪漫曲《江城子·弄潮儿》(2022),舞剧《长白山秋色》(1994)、《莽势风韵》(1995),舞蹈剧《绣球的传说》(1996),歌舞剧《梦回摇篮》(2012)、芭蕾舞剧《敦煌往事》(2018),音乐剧《巨人花园》(2020),联套歌剧《山海经·奔月》(2017)、《山海经·治水》(2023),音乐剧《孔夫子》主题歌《有没有这样的人》(2024),单簧管嬉游曲《钟馗嫁妹》(2025)等。
近期发布
师者如歌丨你前行,我愿为阶
光荣!骄傲!迎接王丽雅同学凯旋!
校史中的“大先生”|喻宜萱:爱国爱民 德艺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