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视唱练耳,“武林大会”把脉论道

更新时间:2025-09-28 16:33  浏览量:1

文 | 徐丽梅

近日,2025视唱练耳国际交流研讨活动暨“全球视野下视唱练耳学科建设与学术研讨”第八期在中央音乐学院(下称“央音”)举办。本次活动以“视唱练耳在普及音乐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主题,精心规划了学术研讨、专题讲座、教学公开课、成果展示、技能展演、教学技能大赛、素养特训营及教师研修八大板块。来自国内外近30所音乐高校的专家、一线教师与学生齐聚一堂,共同擘画视唱练耳这门基础音乐学科的前沿发展与创新实践路径。

为视唱练耳学科

打造创新实践平台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基础学科,视唱练耳技能是每一位音乐学习者的必备基础能力。”央音党委常委、副院长柯扬介绍,本次活动旨在形成可推广的视唱练耳教学案例、探索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拓宽相关课程设计,进而推动音乐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学校音乐美育,共同探索视唱练耳在普及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活动承办方负责人、央音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院长李小曼提出,要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新模式”,让优质音乐教育资源跨越地域限制,惠及更多学习者。

“视唱是一种将视觉符号(乐谱)转化为听觉信号(声音)的能力体现,是音乐学习者理解音乐语言的重要途径;练耳主要培养音乐听觉能力。所有音乐学习者都要搞好视唱练耳,就好比文科生、理科生都要学好语文。”央音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裴聿茹举例,合唱中,视唱能力好的歌手能快速准确地掌握自己的声部旋律,保证合唱的和谐进行;在音乐创作方面,作曲家通过视唱或者内心唱可以提前检验自己创作的旋律是否符合音乐逻辑与内心所想,是否容易被演唱或演奏;在音乐表演中,良好的听觉可以帮助演奏者或演唱者更好地与他人配合,卓越的读谱与视谱能力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快习得新作品,并在排练与演出过程中更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对于指挥家而言,以上音乐能力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排练效率以及对乐曲呈现品质进行更好的把关;对音乐欣赏者(爱好者)来说,听说读写能力的建立能让其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并获得更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

为此,本次活动精心设置听辨技能展示、弹唱技能展示环节,为更多音乐学习者提供音乐基础能力专业化学习的范本;通过开幕式、闭幕式的视唱展演音乐会,让全国各地音乐高校师生呈现各具特色的学科实践成果。这种“成果即时呈现”的方式,能让学员直观看到自身努力的成效,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同时,展演也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大家在音乐中感受团结、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李丽娜认为,本次活动既展示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师教学公开课,也呈现了全国各地音乐类院校的视唱练耳发展水平。通过深入交流与学习,打通了视唱练耳学科各个层面的发展壁垒,推动学科以统一教学思想、多元教学形式向前发展。

中外专家合力

优化视唱练耳教学模式

由央音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教师与外籍专家共同担纲的教师培训课程,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国内外专家通过跨地域协作排练,带来精彩的音乐素养特训营课程,内容涵盖听辨、弹唱、节奏读谱与阿卡贝拉等多项音乐关键能力训练,有效提升了参与者的聆听敏感度、艺术表达力与协作能力。

“中法音乐教育体系虽有差异,但对音乐本质的追求相通。”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负责人艾莎·格拉博夫斯基-莱恩(Elsa Grabowski-Lehn)说,去年与央音师生的交流经历令她难忘,学生们对听觉训练、和声练习的热情与高水平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本次活动中,她聚焦“节奏与肢体的关系”“听觉分析与评述”等特色内容,与师生共同探索多元教学方法。

活动组织方依据学员的音乐能力水平细致分组,确保每组学员在音乐基础、学习能力上相对一致;针对不同小组特点开展因材施教,从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讲解到实际视唱练耳技能训练,均提供针对性指导。这种精准分组教学模式,让每位学员都能在适配的学习节奏中进步,大幅提升学习成效。

此外,中外专家首次为普及教育机构教师量身定制视唱练耳课程,采用“小任务—层层进阶—合成展示”的进阶路径,确保每位学员深度参与并获得可见的能力提升。

“山田武彦老师通过歌词意象与音乐文本的对照,连接学生内心产生情感共鸣;再通过对作品音乐性的分析引导、听觉刺激与视唱训练,帮助学生更准确充分地表达音乐。”担任本次活动日语翻译的央音考级委员会老师梁臻琦说,东京艺术大学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山田武彦的课程让她感受到视唱练耳学科的厚度与广度——“厚”在历史根基有传承、有发展,“广”在涵盖表达音乐的各项能力训练,“作为后辈,我们应继承前人意志,打开交流窗口,让音乐的语言长久传承、持续歌唱。”

担任法语翻译的央音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教师张宗杰提到,艾莎·格拉博夫斯基-莱恩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舞蹈为授课材料,法国视唱练耳教师协会主席弗洛朗·乔拉(Florent Cholat)则将身体打击乐融入作品教学,这两种方式对素来拘谨的中国学生而言是全新挑战。在两位法国老师的带领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演绎音乐,这对观摩的参会老师与参训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新颖的体验。

各方合作

提升基层教师综合素质

“中国是音乐教育大国,既有培养音乐高精尖人才的专业音乐院校,也有培养普通型音乐人才的综合院校音乐院系,还有面向社会大众的普及音乐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普及教育。这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广阔市场需求,也提出了相应挑战。”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雷光耀认为,本次活动的参与群体不仅包括专业音乐院校师生,还涵盖综合院校与附中等音乐学校的视唱练耳教师,以及从事基础教学、普及教育的音乐老师,这标志着视唱练耳教学从专业教育向大众化普及教育的转折与突破。他认为,将视唱练耳深入到普及教育中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举措,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风向标——它标志着学科从专业传统技术到面向不分年龄层次、不再区别对待专业与非专业的普及音乐素质教学的转型。这意味着,钻在象牙塔中的音乐专业基础课,将快速向全国各个年龄层的音乐教育普及。

央音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副主任王晔同样表示,本次会议的目标是推动视唱练耳深入普及教育,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意味着以中央音乐学院为首的一批原来仅服务于专业院校的音乐专业基础课会迅速普及,并将由此带来全社会的音乐素质、音乐审美的全面提高。

裴聿茹认为,现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已不再局限于“让学生听准、唱准”,而是将“培养学生主科专业技术能力之外的所有音乐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逐步发展为一门以“提升学生音乐听觉反应速度、读谱反应速度、音高节奏控制力、乐谱符号内化能力,以及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创造力与表现力”为导向的综合音乐能力训练课程。她将视唱练耳教学定义为“多维度能力训练”,认为该学科教学要点已从“训练听准、唱准”,进入“训练音乐综合能力”的多维度阶段,教学场景也从“象牙塔”融入普及教育,进而浸润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认为,视唱练耳向基层普及,首先需要各方大力支持,尤其是基层学校领导的重视。”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乐理教研室主任张乐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开展培训活动与课程,推动专业音乐学院与基层学校定向合作,帮助基层视唱练耳教师提升综合素质、获得长期不间断的学习机会,进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助力基层美育事业发展。

央音鼓浪屿钢琴学校音乐基础课教研组长张颖认为,视唱练耳向基层普及面临两大困难:一是缺乏系统性行业引领与规范指引,全国视唱练耳教学呈分散化状态;二是基层教师多处于独立探索阶段,既无明确教学方向与目标,也缺乏跨区域交流平台,整体发展较为封闭。而本次活动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打破了此前的封闭状态,帮助教师拓宽专业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同时促进同行间联结,形成互助协作的行业氛围,为视唱练耳基层普及奠定更扎实的基础。“本次活动就像‘北斗导航’,为全国基层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与目标,也让大家对行业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以赛促教

展示全国师生综合音乐能力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优秀课题展示、教学技能大赛板块,为不同发展阶段的音乐教学者搭建教学模式优化与实践交流的双向平台。

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乐理教师罗雅南看来,本次国际视唱练耳研讨会“综合议题与垂直议题并序”,凸显学科交叉与科技赋能的趋势。比赛环节创新性融入当代作品与多风格即兴任务,考验选手的综合音乐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兼具挑战性与启发性。活动不仅促进全国同仁深度交流,更指明了视唱练耳在音乐教育中与时俱进的广阔前景。

在教学展示环节,除常规的节奏、旋律“读听背写”训练外,“多声部节奏与手、脚、口协同训练”的创新方式被重点展示——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化设计,集中体现了视唱练耳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在混龄弹唱、听觉竞赛中,专业与非专业组学生共同参与,选手们既展现出扎实的视唱练耳功底,也通过个性化演绎传递了音乐表现力。

央音作曲系视唱练耳教授芦小漫介绍,综合音乐技能展演是本次活动的创新环节,该环节以演出展示的形式,呈现视唱练耳学科从传统教学向多维度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发展。其内容形式新颖:既包含传统教学的技术训练内容,又强调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通过规定曲目弹唱、新谱视奏、根据指定素材即兴创作等环节,充分体现“所学即所用”的核心教学理念。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付红妹认为,现场赛事环节圆满精彩:弹唱比赛中,选手精准把控音准节奏,展现出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听辨比赛考验选手的快速听觉辨析能力,选手们沉稳应对挑战;教学比赛里,教师们以生动的课堂设计展现扎实教学功底。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理论教学部主任孙立萍分享了该校“基于多民族音乐文化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与实践”。她认为,本次活动开阔视野、激发灵感,极具启发性,尤其提到“青年教师竞赛及论文环节思维活跃、见解新颖,展现了学科发展的蓬勃朝气”。

该校音乐学院理论教学部副主任石娜·沙里江分享了“以文化人为根、以创促演为桥、以美育人为光”的教学思路,包括“结合新疆多元文化设计民族音乐教学案例(如用‘黑走马’练节奏、木卡姆片段练视唱)”“将抽象乐理知识转化为‘身体乐器’‘声音游戏’等体验式教学方法”,得到不少同仁认可。

星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黎倍嘉指出,本次活动虽行程紧凑,却实现了“演-创-学-研”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理念-教学-舞台-评价-再教学”的完整闭环,有效启发了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太棒了!我们看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在各方面的示范作用。”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王晓伦深感差距之大,“回去后我们会一起复盘、反思,未来将更加努力跟随学习。”

央音教授翁建伟担任视唱练耳比赛弹唱部分评委,他被赛程赛制的严谨性、打分算分工作的无缝衔接,以及选手们的精湛表现所打动。他认为,本次活动在视唱练耳教学发展史上堪称盛况空前、意义重大——既提升了视唱练耳本硕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吸引了其他专业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关注与重视,让不同专业学生深入认识到视唱练耳课如何影响、辅助甚至促进自身专业学习。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授赵亮担任教学技能大赛评审,他认为,参赛年轻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较强,授课内容丰富多样且富有创新性,能将固化的乐理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多种方式传授给学生,达到“化繁为简、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主任徐辉同样担任教学技能大赛评审,她认为,选手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展示、专业技能答辩三大核心环节,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知识储备优势;无论是板书还是PPT设计,都呈现出多样化风格,全面展示了选手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施能力与教育理论应用能力。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丛韵涵认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少见的听辨技能比赛是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这是广大视唱练耳专业学生、音乐学习者最需要的比赛——能极大鼓励他们、提升学习兴趣。”

担任比赛评审的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邱玉兰说,该项赛事打破了专业与非专业的界限,让不同背景的音乐爱好者同场竞技,展现出视唱练耳在各领域的蓬勃发展;同时引入多元音乐风格,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巧妙融合,拓宽了选手的表现维度,充分体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

央音副教授朱倚天担任教学技能大赛决赛评审,“对年轻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他期待这项活动未来越办越好。

构建视唱练耳

专业标准与进阶体系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黄河认为,“参与性强”是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他不仅以外校参与者身份加入,还与央音师生共同完成了闭幕式音乐会。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中,他既充分表达了学术观点、展示了教学成果,也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这种双向、互通的交流,让我非常受益。”

“未来视唱练耳学科发展,将更强调传统传承与创新实践的融合,这要求教育者兼具知识传授者、教学方法研究者、多元文化诠释者、技术应用探索者的多重角色。”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基础理论教学部主任李坤介绍,视唱练耳已突破传统技能学科的单一属性,与神经科学、心理学、音乐治疗等领域形成深度交叉。例如,在音乐认知与心理学融合方面,部分专家针对“绝对音感与相对音感的习得机制”“记忆在听觉分析中的作用”等展开实证探讨,并就如何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设计符合学习规律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案达成多项共识。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牛小凤说,本次论坛对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视唱练耳教学与音乐素养培养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带来了不同视角的见解与经验,聚焦梳理了领域现状及核心痛点,碰撞出许多具有持续探讨价值的议题。期待下次论坛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更具实效的解决方案与范例,为全国中小学及业余音乐教育的视唱练耳教学提供有效参考,助力提升全民音乐素养、推动民族音乐创新式传承。”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张晖认为,与创作类、表演类等成果显性的音乐学科不同,视唱练耳是基础学科,类比体育竞赛中的“体能训练”——这类学科最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音乐界对于视唱练耳学科的定位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因此学科交流与研讨尤为重要。感谢中央音乐学院持续为学界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每一次活动都对学科创新赋能具有重要意义。”

央音教授郝卓亚表示,本次音乐展演真正成为“超越年龄的舞台”,每位青少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音乐——无论是歌声、琴键演绎,还是对作品的理解,都传递出真诚与热爱,“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同一首指定作品在各组多位同学的演绎下,绽放出截然不同的色彩:有的细腻含蓄,有的自由奔放,真正体现了音乐表达的多样性与创造性。”

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孙晓曼认为,本次研讨会聚焦普及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针对性探讨核心议题,对推动音乐基础教育落地、提升全民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参考。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融合力量,也更明晰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使命。”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张玉榛说,“未来我们要在跨文化交流中汲取养分,在实践创新中传承传播中华民族音乐之声,让传统韵律融入当代学科发展,分层培养兼具国际眼光与民族文化底蕴的视唱练耳专门人才。”

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党总支书记、作曲系教授黄茜认为,视唱练耳是美育普及的关键载体与核心纽带,能让美育从抽象理念落地为实践——它通过听觉训练筑牢大众审美基础,借沉浸式体验传递情感与文化,以低门槛特性打破美育硬件壁垒,还能培育跨学科素养,契合美育“全人培育”的目标。推动视唱练耳服务美育,需分层设计课程、以兴趣激活学习、整合资源建设师资,让大众在音乐训练中感受美、传承文化,助力美育普及。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