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青岛人 | 任安:英雄史诗,音乐重现
更新时间:2025-09-29 07:02 浏览量:1
9月10日,大型原创歌舞剧《中国万岁——冰·血十四年》在黑龙江省歌舞剧院音乐厅首演成功。该剧聚焦东北抗日联军抗战主题,通过磅礴的歌舞叙事和创新的舞台再现了抗联十四年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中国万岁》由青岛作曲家任安担任音乐创作,结合抗联歌曲作品和东北音乐艺术特点,任安用音符还原了抗日英雄们的革命气概和民族精神,同时具有浓郁的战斗气息和鲜明的白山黑水风格。一部原创歌舞剧,为抗联将士们留下了舞台写照。
任安
在9月揭晓的第18届文华剧目奖终评名单上,由任安和明家歆担任作曲的话剧《烟火人间》成功入围,验证了这位青年作曲家的实力。近年来,任安进入创作高峰期,从影视音乐、音乐剧、舞剧到交响乐先后推出了多部有代表性的佳作,他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中国少年说》、交响组曲《五月的风》、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合作)、音乐剧《遇见星海》、儿童剧《听见梦想》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烟火人间》《中国万岁》两部作品相继与观众见面,也让任安的创作实力和艺术视野得到了全面验证。
抗战烽火,创新呈现
歌舞剧《中国万岁》以清华学子张甲洲、佃农刘国忠、刘叶兄妹等人物为主线,以“九一八”事变开场,到抗联战士发出最后的电波为终章,浓缩了东北军民抗日斗争的血火历程。创作一部抗联主题歌舞剧,对于任安来说压力很大,“东三省很多人是山东人闯关东的后裔,两地音乐有相似之处,因而在音乐形态上我是有压力的——写不好就写回山东风格了。为了彰显出当地音乐的特点,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听了很多二人转、东北民歌戏曲,创作时还参照了抗联时期创作的一些歌曲,像是《露营之歌》唱的‘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今年9月3日《正义必胜》大型文艺演出也用了这首歌。”任安表示,“在这部戏的新闻发布会上我说过:我是带着‘闯关东’的精神来了。很感谢有这么一次在音乐创作上‘闯关东’的机会。”
《中国万岁》充实了“原创歌舞剧”的概念,它通过独唱、重唱、合唱讲述故事,同时有丰富的舞蹈语汇与表演,视听体验极具特色。任安表示:“所谓歌舞剧,有唱有跳有表演,像是观众熟知的黄梅戏就是中国的歌舞剧。命名为歌舞剧,就是不想受到形式的限制,跳出音乐剧的具体范式,‘歌舞剧’包容性更强。在《中国万岁》里,有一部分音乐体现哈尔滨当时作为‘东方小巴黎’的异国情调和城市特点,接下来,剧情转到黑土地,又有类似二人转的音乐风格,管弦乐队伴奏的‘二人转’也算是这部戏的创意,其旋律根基于东北黑土地的音乐特点,最终我们还是要从自己的文化符号上去提取并彰显我们的文化实力。”
平凡岁月,人间烟火
在《中国万岁》创作期间,任安接到了《烟火人间》入围文华奖终评的喜讯。“这次入围确实很意外,我是在哈尔滨接到的信息。当时,大家正在聊本届文华奖的入围名单,突然间,我看到自己名字在上面,真的是意外之喜。”任安说。
《烟火人间》以一座青岛里院为背景,描绘了上世纪改革开放期间里院居民们的琐碎日常,重建了青岛人的集体记忆。在《烟火人间》的音乐创作中,任安突出了“青岛味道”。“这部剧的音乐主题选自于上世纪20年代青岛的一个船工号子,本身快失传了,我是从老人那听到的。后来,在青岛艺术研究院整理的青岛民歌史志里查到了这首歌。”任安介绍,“我以此作为全剧主题音乐,既体现了海洋主题,又贴合了码头工人家属大杂院的设定,呈现了青岛这座城市的人文厚重感。”
《烟火人间》先后在北京、桂林等地上演,接下来还将在重庆与观众见面。歌舞剧《中国万岁》首演成功后将于2026年修改复排后进行展演。任安表示,自己正在忙于下一部音乐剧的创作,“这部戏里的四个角色各个情感状态不同,堪称当代社会的小小缩影。”随着演出市场的持续升温,任安作品将持续搬上舞台,为观众贡献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艺术精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