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青年热议“湾区升明月”音乐晚会:每个音符都涌动着血脉共鸣
更新时间:2025-09-30 04:34 浏览量:1
9月28日,“湾区升明月”2025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在中国澳门举办。百余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电影人、音乐人,携手国际知名音乐人再聚银河综艺馆,带来经典曲目《亲爱的小孩》《故乡的云》《落叶归根》等。
这些浸染着怀旧味道的旋律,在广大青年观众心中荡起怎样的涟漪?
一首歌里有中国人的共同心跳
来自中国台湾的赖芊羽,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一名新生。这次晚会最触动她的一首歌是《落叶归根》。
“歌曲承载着许倬云先生‘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毕生遗憾与‘落叶归根’的最终期盼,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有重量,敲打在心上。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所谓的‘根’,不仅是地理上的归宿,更是文化血脉与家国情怀的锚点。两位来自海峡两岸的歌者,用他们的声音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完美体现了许先生期盼文化薪火相传的心愿。”赖芊羽感慨。
《落叶归根》这首歌表达了对知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追思和敬意。许倬云先生于今年8月去世,生前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含泪坦言人生最大遗憾是“但悲不见九州同”。晚会上,这首歌由中国台湾和大陆歌手共同演唱,体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两岸关系希望在青年,共同传递了跨越海峡的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
澳门青年郭泳兴说,当《落叶归根》的歌声响起,自己才如此真切地触摸到那份超越地域的、属于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跳。
“我们或许说着不同的方言,有着各异的生活轨迹,但对‘根’的眷恋,对‘归家’的渴望,是刻在我们文化基因里相同的密码。歌声一起,便消融了所有的界限。”郭泳兴表示,晚会的动人之处,还在于让大家看到了“共融”最生动的样子。
“晚会终会落幕,但这份激荡于心的感动不会。我们将带着这份文化认同与情感力量,更主动地融入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与所有同龄人一起,亲手创造属于我们的、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郭泳兴说。
在歌声中重拾属于自己的温暖
《无间道》等港片曾让许多人萌生“一定要去香港和澳门看看”的梦想,24岁的李芊逸也是如此。两年前她第一次走进澳门,在澳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湾区升明月”晚会的第一篇章就深深吸引了李芊逸,“这些歌大部分是我很小的时候和父母一起看电影时听的,听得感觉有点想家了。”令她尤其触动的是周深演唱的《故乡的云》,“归来吧,归来哟”的反复咏叹引起了她的共鸣,也让她怀念起故乡的云。
有些经典歌曲能勾起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向往。《外婆的澎湖湾》在海峡两岸风靡,也成为无数人的青春记忆。
对中国台湾演员明道来说,澎湖湾是他熟悉的地方,第一次在舞台上参与演唱这首歌,他希望能让观众伴随着歌声,想象澎湖湾暖暖的沙粒,和留在沙滩上淡淡的脚印。从个人记忆到集体乡愁,跨越海峡的每一代人,都在歌声中重拾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
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台湾青年廖彤萦听到《外婆的澎湖湾》前奏响起时,“胸口仿佛被一股温暖的怀旧情绪轻轻撞击,这首歌像一股清泉,瞬间洗去了所有的喧嚣”。
廖彤萦感受到,大湾区不仅有着经济发展的奇迹,更流淌着温暖的文化血脉。
明月照见共同的文化根脉
“我舍不得她,因为她是我心爱的祖国……”80岁高龄的中国台湾歌手凌峰惊喜亮相晚会,献上由陈彼得创作词曲、传递家国情怀的《吾爱吾国》。
1987年,凌峰曾以探亲名义赴祖国大陆拍摄电视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晚会上,第一次来到澳门的他,看着当年的纪录片返乡镜头与今年的九三阅兵画面交织,泪流满面。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罗政说,《吾爱吾国》这首跨越近40年光阴的歌曲在澳门响起,每一个音符都包裹着岁月诠释的重量。当老先生唱到“怎能看到她孤单分离”时,声音里的哽咽让罗政的眼泪也忍不住悬在眼眶。
经典歌曲,也能深深打动当代青年。
来自西安的李骐淏,4年前成为澳门科技大学的学生。原本他以为自己对这片土地很陌生,来澳门之后才蓦然发觉“原来早在中小学阶段,已接触了很多在湾区文化大环境中诞生的优秀作品”。这场晚会近乎一半的歌曲是他感兴趣的,《被遗忘的时光》《外婆的澎湖湾》等“父母辈”的经典歌曲,也存在于这个00后年轻人的歌单里。
来自中国香港的刘学治是暨南大学2023级学生。作为一名在内地求学的香港青年,看到“湾区升明月”晚会四载沉淀后依然闪耀粤港澳大湾区,刘学治深感文化纽带的力量。“它推动着大湾区‘亲如一家’的融合,让我们年轻一代在旋律中触摸到温润而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激励我们以青春之力,共绘湾区未来的崭新图景。”
同样来自香港的刘伟彬说:“作为香港青年,我深感此夜不仅明月共照,更照见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引发情感共鸣。”
广东省青联澳区委员、澳门歌手容甄甄说,“湾区升明月”晚会每个音符都涌动着血脉的共鸣,歌曲表达了千万游子心声,更是湾区青年共同的文化根源。容甄甄殷切期待以音乐为桥继续携手创作,谱写青春旋律“同根同源、共融共进”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