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经典与新声 共鸣两岸情
更新时间:2025-09-30 09:08 浏览量:1
1905电影网专稿 四度相遇,如约而至,岁月留声,共此同频。“湾区升明月”2025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在中国澳门银河综艺馆火热唱响,经典旋律与新时代心声交织,点燃观众的情感共鸣。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江逐浪加入“湾区品鉴团”,一起边看晚会边聊。
主持人:江教授,今晚的开场给您什么印象?
江逐浪:这开场太美了!舞台设计以一座桥飞架两岸,象征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连接,寓意深远。开场曲的群唱虽然恢弘,却带着静谧的温暖。
歌词“让世界睡在月亮怀里,让我们做月光的孩子”特别打动我。它营造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仿佛每个人都在月光的温柔拥抱中,静静握手、相拥,谁也不忍打破这份美好。这种走心的风格,触动了每个人内心的情感。
主持人:《故乡的云》的唱响,掀起了全场高潮,您怎么看?
江逐浪:《故乡的云》受众年龄跨度极大,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当年费翔在春晚唱红这首歌,带着浪子倦归的沧桑感,令人动容。我记得那时候我还小,家里规矩严格,8点半就得睡觉。第二天醒来,大家都在唱这首歌,我完全“脱节”了!
周深这次的演绎则更深情,仿佛被情感唤回,细腻而温暖。两代歌手的诠释各有风采,但这首歌的魅力经得起40年岁月的打磨,依然能被一代代人咀嚼、回味,真的太有生命力了。
主持人:王力宏和单依纯的搭配再次引发热议。您对他们的表演有何期待?
江逐浪:王力宏和单依纯的声音特别契合,他们合作的《落叶归根》此前就反响热烈,这次再度合作依然令人期待。
尤其让我感慨的是王力宏的舅公、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著有《西周史》等著作,一生追寻中华文化之根。今年8月,许先生去世,留下“骨灰洒太湖,墓碑刻许倬云、无锡人”的遗愿,表达了对故乡无锡的深情。大屏幕上出现的关于许先生的内容让我特别感动。
王力宏唱《落叶归根》时,定会将这份家族情感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唱出最动人的共鸣。这首歌不仅是个人归乡的抒发,更是中华文化“根”的延续。
主持人:晚会预告片提到“从歌王转身,以山河为卷,于隔绝年代写下破冰序言;一段八千里路,缝合断裂的记忆”,您猜到这位神秘嘉宾了吗?
江逐浪:一听到“八千里路”,我就猜到是凌峰了!他在80年代中后期以探亲名义深入大陆,拍摄了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部片子在台湾播出时,让很多人通过镜头看到了真实的大陆,引发轰动,也为两岸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
今晚他带来《吾爱吾国》,演唱时泪流满面,甚至敬礼,那份为中华崛起而激动的赤子之心,和40年前毫无二致,真的特别感人。
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陈彼得先生,他去年参加过“湾区升明月”,但今年6月去世。这首歌也是对他的致敬,承载了两岸共同的情感记忆。
主持人:晚会强调“一首歌,一个故事”,如何在经典中创造新故事,您有什么看法?
江逐浪:“湾区升明月”每次都带来惊喜,今天在来现场的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女孩在看歌单,可见这场晚会的吸引力!老牌歌手宝刀不老,中生代唱将是乐坛中流砥柱,新生代则带来无限可能。
每届晚会的主题曲,从《湾》《港》《归》到今年的《月曲》,连起来就像一首藏头诗——“湾区升明月”,形成清晰的叙事逻辑,表达了两岸及港澳在月光下的情感共鸣。这些歌曲不仅唤起回忆,更代表时代心声,以情感和文化征服每颗心。
我希望“湾区升明月”能成为中秋节的文化符号,就像春节联欢晚会之于春节。每年中秋,观众都会期待这场两岸及港澳歌手共襄盛举的音乐盛会。如果能持续打造这样的叙事主题,晚会定会越办越好,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种习惯。
晚会已经完美落幕,但歌声的余响仍久久无法散去,就让我们一起沉浸在“湾区升明月”的月光里,感受经典与新声的共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