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ABC唱片——打造世界顶尖的卡式音乐带
更新时间:2025-10-02 18:15 浏览量:1
原创 赖英智 新音响New Audiophile 2025年10月02日
过去几年,复古录音的销量一路飙升。自2017年以来,美国卡式磁带销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2019年至2020年增长了33%。美国市场2022年卡式磁带销量同比增长28%至44万盒,虽然在实体唱片总销量中仅占比0.55%,但仍有消费者偏好卡式磁带的“真实感”与“复古潮流”。根据英国官方排行榜公司的数据,仅在2020年上半年,卡式磁带在英国的销量就增长了103%,该公司称卡式磁带是“出人意料的回归王子”。卡式磁带的流行度上升部分得益于疫情。艺术家们被迫取消演出,但仍然需要一种方式来推出新音乐,除了网络平台,卡式磁带是一种廉价的方式。
另一个因素是卡式磁带独特的声音,日本电响社于2025年5月26日限量发售万胜Maxell品牌的复刻版UD-60A卡式录音带,定价约合人民币一百多元,致敬了1970年代经典设计,采用新的磁性材料。东京WALTZ磁带店拥有数千种卡式音乐磁带;HMV连锁店在东京宇田川町分店设立专属磁带销售区,与黑胶、CD共同陈列,卡式磁带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日渐抬头的趋势。
ABC唱片负责人徐学辉说他们所有的出版物都是纯模拟制作
硬件方面,日系主流录音机都出现在1980年代。Nakamichi中道、SONY索尼、Panasonic松下、Akai雅佳、Pioneer先锋、Denon天龙、Sharp夏普、Aiwa爱华、JVC胜利、Sanyo三洋、Toshiba东芝…每一家都有经典型号。以现在眼光来看,部分产品仍然老当益壮,象是索尼专业级机型WM-D6C,音质媲美录音室设备;TC-D5 Pro也被许多媒体用作专业采访设备。
中道1000ZXL更被誉为"卡式机王",三磁头闭环走带系统,±0.05%抖晃率至今难被超越,1981年推出全球限量1000台的黄金版二手价要15万左右。连第一代索尼Walkman TPS-L2随身听的二手价居然都高达5万-10万日币(约2500-5000人民币),较十年前上涨了5倍,主要购买者多半是有钱的老先生。欧系产品除了挪威的Tandberg天宝外,多半是专业的Studer(A721与A725)与民用的ReVox(B215、B216)二个品牌,ReVox还在2024年复刻了B77 MKIII,加入现代新技术。
办公室堆满各种开盘与卡式录音机
新的器材也没有断供。专业领域的TASCAM 202MKVII可双卡座同步录制/播放,支持磁带转录与实时混音,内置麦克风预听监听系统,连同技术下放的TEAC品牌价格都不贵。夏普在2022年宣布重启卡式录音机生产线,以80年代经典型号GF-777N为基础进行现代化改造,配置英国Bowers & Wilkins开发的Sharpex复合振膜喇叭单元。这部大型手提录音机当年被称为“轰炸机”,四喇叭立体声+双卡座,低音相当震撼,是1980年代迪斯科文化符号。
东芝也在2025年发售支持蓝牙的卡式磁带播放机10C,集成了无线传输与录音功能。国内的Fiio飞傲、Panda熊猫、猫王相继推出物美价廉的磁带播放机,猫王CoCo艺术版手工皮革机身+磁带走带可视化窗,时尚外观主要吸引年轻人。
上面那幅小狗画作是徐学辉的作品,没想到他是学服装设计出身的
可以这么说,卡式磁带虽然小众,但仍有市场。而国内唱片公司中,最早预见这波趋势的,应该是ABC唱片的负责人徐学辉。记得有次音响展中碰见他,徐总兴奋的拉我到展房中,说他收购了几台状态良好的美国Gauss高速复制机,再把音源针对卡带特性经过独有的后期处理,最终成品声音好极了,不明说大家都很难相信那是卡式磁带的声音。是的,卡式音乐带声音效果与制作过程息息相关,预录磁带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烂到一文不值,有的却相当不错。我听过Philips、Decca等公司的古典音乐磁带,音质一点不比自己录制的差;
但也有些流行歌曲卡式磁带,失真率接近10%,5kHz以上就完全没有生命力了。我找不到Gauss复制机的参数,暂时看看日本Otari小谷的DP-8复制机规格,这是很多低价磁带的生产设备:偏压800 kHz(Gauss的2400系列号称到10MHz),使用Maxell的UDI C-60磁带时,频率响应50 Hz-10 kHz±3 dB,失真率
这几部开盘机都是后期制作会用到的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太阳谷的Gauss成立于1966年,后来被MCA收购,1972年又被Cetec收购,它无疑是世界磁带复制机的龙头老大(第二名是纽约Electro Sound,第三名是小谷电机)。公司大约70%收入来自复制机,由于声音效果相当好,一度控制着全球60%的市场份额,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80年代我们买到的卡式音乐带几乎都用它生产。1986年后受到数字技术的威胁市场急剧下降,虽然Gauss努力更新技术,从1260到2400系列,最后推出2480系统,当年售价高达30万美元,可在30秒内复制出40分钟的磁带。
但它的竞争对手纷纷转型到数字领域时,Gauss并没有跟上。据说在鼎盛时期,国内引进的二手Gauss高速复制机到处可见,随着市场需求减少,40年前的老机器到现在还能维持正常工作的已经不多。几家国内唱片公司赶潮流推出音乐卡式带,仍以复古情怀维号召,大家都不敢提声音效果。
徐学辉说他准备出版的卡式磁带品类有一百多个
ABC唱片的徐学辉勇于大胆创新,又有前瞻眼光,他说ABC唱片所有的出品,包括CD、黑胶、开盘磁带到最新的卡式磁带,前期作业完全走模拟讯号,他想提供真正的模拟味唱片。除了载体的差异,ABC唱片的独门秘招是后期处理,透过Studer的2英寸母带机与Neve模拟调音台,对所有音源进行优化处理。
比如卡式磁带的讯噪比、高低频响应、分析力方面并非强项,他就针对性的均衡补偿,而非拿原有音源直接利用,结果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令人大为惊讶!徐学辉说,拜现代技术之赐,他从美国购买的基带在薄膜、黏合剂、金属磁性材料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不但保存时间更长更稳定,而且特性非常好。透过调整好的复制机生产,频率响应可以从20Hz至18kHz以上,加上独特精致的铁盒包装,徐学辉保证每一卷卡式音乐带都能与自己录制的效果媲美。
制作完成的音乐磁带准备包装
卡式磁带由聚酯 (PET)、聚氯乙烯 (PVC) 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 等材料制成,这些薄膜为磁性层提供了灵活耐用的基础。最初的磁性材料为γ氧化铁(Fe2O3),在录制过程中,磁性颗粒会被定向和磁化,从而纪录声音讯号。1970年左右3M公司开发了一种钴体积掺杂工艺,结合双涂层技术来提高整体磁带输出水平,旗下的Scotch品牌磁带就以“高能量”做号召。与此同时,1968年二氧化铬(CrO2)制造工艺的发明者杜邦公司开始将CrO2用于磁带,并以Advent品牌销售,后来得到磁带发明者BASF的大力支持。
接下来TDK使用磁铁矿(Fe3O4)涂层制造磁带,试图接近或超过黑胶唱片的音质;TDK于1974年推出的钴吸附氧化铁(Avilyn)被证明非常成功。1979年3M以Metafine型号推出使用纯金属颗粒(不是氧化物配方)的磁带,技术又往前跨进一步。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的大多数卡式磁带涂层都是普通氧化铁或铬带,由不同比例混合的氧化铁和钴组成,纯CrO2涂层的磁带很少,金属带更罕见。较新的卡式磁带机通常带有开关和侦测器,能满足磁带的不同偏压要求,所以使用上不会有问题。
独树一帜的包装设计,为了配合方形金属盒,磁带旁边的纸盒内装订制的线香
磁带记录技术始于二次大战期间,战后美国Ampex以德国获得的设备为基础,开始商业生产开盘录音机,最初被电台用于预录广播节目,很快就进入唱片等专业领域。1958年,经过4年的发展,RCA推出了最早的磁带盒,将60分钟立体声1/4英寸磁带封装在一个塑料盒中,但这个产品不是很成功,1964年就停产了。1960年代初期,飞利浦委托两个团队设计一种高质量的家用卡式磁带,使用比开盘录音机使用的磁带更薄、更窄的磁带。维也纳的团队拥有听写机的经验,与歌兰蒂Grundig一起开发了单孔磁带;由Lou Ottens领导的团队则开发了一种双孔磁带,飞利浦选择了后者。
录制效果最好的美国Gauss高速复制机
1963年卡式磁带在柏林广播展上发布,然后迅速传入美国,以Norelco品牌销售。德国歌兰蒂不甘心,在1965年推出改良的DC-International磁带,当时包括RCA公司都希望将自己的格式变成全球标准,最后在索尼免费授权卡式磁带专利后,飞利浦的格式获得了市场主导地位。很快飞利浦改进了原始设计,推出立体声版本,而日本制造商则成为录音机的主要来源。
预先录制的音乐磁带于1965年底在欧洲推出,美国市场则由飞利浦的子公司Mercury拔得头筹。卡式磁带最初是为听写和便携使用而设计,声音质量不太适合音乐。1971年,Advent推出201型录音机,结合杜比B降噪和铬氧化物磁带,加上3M公司相机部门提供的磁带传输机构,这才开启了高保真卡式磁带的时代。
因应便携需求,日本也推出过体积更小的微型卡式磁带
左边是飞利浦的标准卡带,右边是RCA在1958年推出的最早盒式磁带
在索尼领头下一些日本厂家曾推出Elcaset大卡带(左),最后也没成功
飞利浦第一部卡式录音机EL3300(1968年)
但直到1979年7月1日索尼推出第一部随身听TPS-L2 ,卡式音乐带才开始爆炸式增长,因为它提供了黑胶唱片欠缺的便携性,不仅允许用户随时随地听音乐,透过耳机欣赏还具有私密性。就像1960年代的晶体管收音机、1990年代的便携式CD播放器和2000年代的MP3播放器一样,随身听独占了80年代的便携音乐市场,磁带销量超过了黑胶。时代巨轮从不会停止滚动,卡式音乐带的地位到1992年逐渐被CD取代,CD提供更大存储容量和更HiFi的声音。
尽管卡式音乐带不敌CD,但在汽车音响、个人立体声音响、电话答录机、教育听写、家庭录音领域仍继续发扬光大,因为卡式磁带比CD更耐冲击,价格更便宜。由于利用磁头感应的录音原理有局限性,卡式磁带的高音和低音可能有点模糊,对一些用家来说,那种略为混浊暗哑或失真的声音并不是缺点,反而会带来新奇或怀旧的感觉。
该公司每年生产2500到3000万盒磁带
磁带的复制是全自动完成的,速度最高可达64倍,并保持良好音质
磁带的复制是全自动完成的,速度最高可达 128 倍,且音质最佳
拷贝机内部线路也是纯模拟的
磁带切片后在机器中编织
在音乐磁带消退之后,位于美国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的国家音响公司(National Audio Company)成为美国唯一的磁带生产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磁带制造商。这家公司在1969年成立,业务是向录音室、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提供开盘磁带,然后逐渐转型到卡式磁带,从1970年代起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家公司见证了音乐潮流的来来去去,他们认为人的耳朵是模拟的,周围的世界都是模拟的,我们欣赏任何音乐时,都包含了所有的频率,这是谐波。在数字录音中没有谐波,每个讯号只是单独的主频率,音乐制作人希望在数字录音中增加磁带般的谐波,所以不断提高采样率,当采样率变得足够高时,声音开始接近模拟录音,这或许可以解释黑胶与磁带为什么有魅力的原因。
1979年7月1日所提推出第一部随身听TPS-L2,极大促进了卡式磁带的销售。受到苹果iPod等MP3播放器的冲击,2010年底索尼宣布停产磁带随身听
曾经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磁带供应。2016年韩国的世韩(Saehan)磁带供应商停产,世界面临磁带短缺,National Audio只好在2年后开始自己生产,成为美国唯一的磁带制造商,更是第一家以新配方制造磁带的公司。在欧洲,法国穆兰集团(Mulann group)以前是为地铁售票系统或图书馆提供记录数据的专用磁带,2015年收购Pyral/RMGI公司(前身是BASF),并于2018年开始生产磁带。据我所知,ABC唱片的开盘磁带原料来自Mulann,而卡带基带就从美国采购。大流行期间,许多艺术家被迫取消演出,他们需要一种廉价的方法来发布新作品。
卡式磁带意外成为新宠,因为磁带可以小批量生产,成本又比CD和黑胶唱片便宜的多,不少流行乐手都以磁带形式发行了新专辑。有人说,当我们从网络购买音乐除了手机外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有实体的唱片或录音带能带来有形的东西。正如撕拉相片、设计师潮玩、文博冰箱贴、毛绒文创、非遗技艺与新传统文化载体、贵金属纪念币、稀有球星卡、娱乐IP衍生品等年轻人喜欢的收藏品一样,卡式磁带也找到存在的新意义。磁带克服了重重困难,依然屹立不倒,它们不仅受到怀旧发烧友的支持,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粉丝。
1968年在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创立地国家音响公司(National Audio Company),至今仍是卡式音乐带的最大生产商
磁带来源没有问题,复制生产也得到解决,ABC唱片徐学辉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打造出世界顶尖的音乐磁带。原本他计划在美国生产,为了就近掌控质量,最后还是一回国内自己干,自己做后期处理,自己录制磁带,自己设计包装,自己选择音乐内容。目前ABC已经有上百个卡式音乐带曲目,还在持续增加中,徐学辉说二手的卡式录音机很容易买到,不像开盘机体积大且有维修的困扰,所以要享受卡式音乐带并不困难。不论从声音、外观、甚至价格等任何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说,ABC真的打造出世界顶尖的音乐磁带了!
日本东京的一家唱片行,卡式磁带仍有一席之地
老牌厂商熊猫积极的推出各种录音机,主打怀旧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