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示:沈阳音乐学院2025年获得保研资格-辽宁高校介绍
更新时间:2025-10-07 22:38 浏览量:1
教育部公示:2025年全国新增67所保研资格大学,辽宁新增了4所,今天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刚获得保研资格的沈阳音乐学院。
“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沈阳音乐学院三好校区的校训墙上,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苍劲有力,背后藏着一段跨越 87 年的红色传奇。这所东北艺术名校的前身,是 1938 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创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中国文艺史上的 “鲁艺” 之名便始于此。
在抗战的枪林弹雨中,鲁艺以 “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为旗帜,将艺术化作抗敌利器。冼星海在这里谱就《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贺敬之在窑洞里构思《白毛女》的动人剧情,《兄妹开荒》的秧歌声传遍延安的山峁,《南泥湾》的曲调唱响大生产运动的热潮。茅盾、艾青、何其芳等文坛巨匠在此执教,作家周立波也曾在此播撒文学火种,鲁艺俨然成为抗战时期的 “文艺圣地”。
迁徙与重生:从延安到沈阳的艺术长征
1943 年,鲁艺并入延安大学成为文艺学院;抗战胜利后,师生们带着乐器与手稿,踏上了横跨千里的迁徙之路 —— 从齐齐哈尔到佳木斯,再到哈尔滨,1948 年最终扎根沈阳,更名为鲁迅文艺学院。彼时的 “鲁艺” 已形成戏剧、音乐、文学、美术四大学部,培养出马烽、冯牧、李焕之等一大批文艺中坚。
1953 年的院系调整中,鲁艺完成了一次重要的 “艺术分流”:戏剧部融入东北人民艺术剧院,美术部扩建为东北美术专科学校,后来发展成今天的八大美院之一:鲁迅美术学院。音乐部扩建为东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改名为沈阳音乐学院。拆分之后,沈音与鲁美在沈阳三好街隔街相望,再加上东北大学,形成了 “一街三名校” 的独特景观。这条被称为 “中国电脑软件城” 的街道,也因艺术与科技的碰撞更显活力。
今日沈音:四大校区里的艺术传承
如今的沈阳音乐学院已形成三好、长青、桃仙、大连四大校区的格局,16 个本科专业,涵盖器乐、声乐、舞蹈、戏剧等多个领域,其中国民族声乐、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三大专业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学院下属的中等音乐与舞蹈学校,早已成为培养艺术幼苗的摇篮,多年来为专业院团输送了大量人才。
在学科建设上,沈音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音乐、舞蹈两个专业硕士点,虽暂未设立博士点,但音乐与舞蹈学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斩获 B + 的成绩,彰显了其专业硬实力。值得关注的是,学院正探索 “音乐 + 科技” 的创新路径,与理工类高校合作搭建 VR/AR 音乐演出现场,还在布局音乐治疗、乐器工艺等新兴方向。
从舞台到大地:鲁艺精神的当代实践
“鲁艺精神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创作与服务中的血脉。”2025 年 4 月,沈音启动 “金号角・音乐育苗振兴计划”,组建支教团与创作团深入辽宁 14 个地市的村镇学校,让优质美育资源走进基层。而 7 月推出的《廉韵二十四节气》音诗画音乐会,将古琴、琵琶与节气文化、廉洁理念相融,上演近百场仍一票难求。
这种传承更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成果中:作曲系副教授周凌宇的室内乐作品登陆盛京大剧院,引发业界关注;音乐剧系教师孟斯诺培养的学生,纷纷成为国内外院团的骨干力量。从南昌交响乐团到内蒙古艺术剧院,从沈阳保利大剧院到辽宁文体旅集团,沈音毕业生的足迹遍布全国文艺舞台,延续着 “为人民而歌” 的初心。
报考指南:2025 年这些专业要关注
对艺术生而言,沈音的报考热度持续攀升,若想追随鲁艺前辈的足迹,这所兼具红色底蕴与专业实力的院校,无疑是优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