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产电音“背书”的最新阶段:跟国际超级巨星合作
更新时间:2025-10-09 21:29 浏览量:1
2016年至今的中国自产电音“主要背书一”
2015年12月到2016年全年,是中国电音脱离土嗨、真正意义上走向专业、走向“正确化”、走向正规军的拐点之一。中国本土DJ/音乐制作人几乎以这个时间为奇点,展开了一系列国际化行动。不早不晚,奇点必须是2015年12月到2016年全年,但“置后”的影响则是永久!
图片来自(520) I Love U Day USA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2015年12月到2016年全年,不止一家国际著名厂牌开始关注中国的电子音乐市场,他们意识到,亚洲市场是他们不得不开发的部分,但那个时候,他们认为自己在亚洲土地上还没有建立声望。要想建立声望,他们要做的无数工作之一,便是以厂牌的方式,与中国音乐建联。
于是,“斯宾宁”Spinnin' Records、“怪猫”Monstercat、“背景音乐之王”NCS、“巴龙”Barong Family、“功夫小子”Mixmash Records、“超时代”Ultra Music、“阿曼达”Armada等厂牌,均开始主动关注中国本土的DJ和音乐制作人。后续十年,不少中国的DJ/音乐制作人,已经成功在以上厂牌发行了作品,拿到属于指定作品的签歌唱片约。
图片来自厂牌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音一直到2015年12月或2016年全年才进入中国;中国舞曲也并非在此之前完全是“业余”的、脱离专业层面的。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以杨振龙为代表之一的中国电音Bootleg/Edit/Flip/Remix(含港澳台)就已经走向国际,但远远不够,虽那时的“OG”们先锋性首屈一指,却未能将中国电音全盘革命化,十几亿人仍误以为DJ是种音乐。
图片来自(520) I Love U Day USA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2016年至今的中国自产电音“主要背书二”
“主要背书二”是“主要背书一”的升级版。何为升级版呢?其实说大白话就是,比起第一种主要背书,第二种主要背书,并不只是在某家厂牌签了某几首作品,而是直接与某家厂牌签署独家唱片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家自己人”,黄金期的那两年,混得最好的也就是这几位。
图片来自厂牌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有且只有四个例子:男一与Spinnin' Records建立了独家唱片约,成为了“独家自己人”;男二与Spinnin' Records建立了独家唱片约,成为了“独家自己人”;男三与Barong Family建立了独家唱片约,成为了“独家自己人”,同时期拒绝了Spinnin' Records的Offer;男四与Mixmash建立了独家唱片约,成为了“独家自己人”。
图片来自厂牌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2016年至今的中国自产电音“主要背书三”
与“主要背书一”和“主要背书二”发生在同一时间和几近相似的事件,以2016年全年为非常重要的拐点,系中国电音的DJ/制作人们,逐渐成为能够与国际著名DJ/制作人们平肩的大型电音节、重要室内电音活动、实质性带电音节搭建/乌托邦制作的“室内电音节”演出嘉宾。
图片来自电音节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中国的DJ/制作人们,开始在Tomorrowland主站及分站、Ultra全球各大站点、EDC全球各大站点、“奶油田”Creamfields全球各大站点表演,那时候的Untold还未成为世界第四人数规模,很多30万人以上的亚洲、欧洲、美洲的电音节IPs也还未出现。
图片来自电音节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我们一直在强调,2016年左右不是“起点”,而是“奇点”——如果要说起点的话,那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电音就已经出现过一系列轰动全国的大事件了。是奇点,正是因为它并非独一案例,而是整个中国电音圈子里面的DJ/制作人们的共同努力,以及共赴的主要标准之三。
中国自产电音“背书”的最新阶段:Next Level——跟国际超级巨星合作
疫情之后,中国自产电音,或者说得通俗一点、大白话一点、通顺一点、易读一点、易懂一点,国产电音仍在接受并非只属于“通关”“国产区”的挑战。
图片来自超巨合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但电子音乐资讯的全职作者Reborn认为,未来并不总是迷茫的,也许,中国电音的DJ/音乐制作人们有必要大范围测试第四个阶段了。我们认为的、中国自产电音“背书”的最新阶段,一个形容为Next Level的“方向”,系跟国际超级巨星合作。
图片来自超巨合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我们说的国际超级巨星,是指体量等于或大于C-Pop头部周杰伦、K-Pop头部权志龙的“超巨DJ/制作人”。周杰伦在全球全平台的粉丝数大约为2000多万,权志龙则大约在3000多万,举个大家很可能嗤之以鼻的“EDM OG”例子,Steve Aoki的全平台粉丝近5000万。
图片来自超巨合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与类似Steve Aoki这样全网全平台数据等于或大于“周杰伦B2B权志龙”的惊人例子合作,就是我们说的第四个“主要背书”的阶段。当然,这也并非空口无凭地想象,或是对EDM OG之一Steve Aoki的盲目托举,2025年10月3日,这样的例子已经成为事实,且是非单一的事实。
科班音乐人、此前已与数十位国际电子音乐制作人或词曲作家,再或者歌手合作或Feat.过的ZHANGYE张野,这次迈大了脚步,直接“升级”Steve Aoki合作。且在这次合作中,ZHANGYE张野是第一制作人(第一位置制作人),Main Artist;Steve Aoki则为第二制作人(第二位置制作人),Co-Artist,这绝非是“掺一脚”的前例所能偷换概念。
图片来自超巨合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ZHANGYE张野与Steve Aoki的合作,之所以由ZHANGYE张野扮演第一制作人/Main Artist、由Steve Aoki扮演第二制作人/Co-Artist,是因为ZHANGYE张野完成了作品的绝大部分,而Steve Aoki起到的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占比较低。
图片来自超巨合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电子音乐资讯笔者Reborn将ZHANGYE张野主刀、Steve Aoki将其置入剑鞘的《Where Do We Go》定义为“2017-Style”的Future Bass。主打的就是一整个“中年制作人们的情怀”和“听众们的青回”。
当然,要让大部分音乐制作人承认自己只是Co-Artist,另一位制作人才是Main Artist,其实并不困难。在读本文的读者UV中,指不定就有几千“枚”音乐制作人,很愿意在与别人合作时分清主次之位。但要让Steve Aoki这类超巨承认他本人只是“次要制作人”,非常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放在第二位置,把ZHANGYE张野放在第一位置,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属于国产电音的第4章节“重要背书”,具强可延续性。譬如,未来中国的电子音乐制作人可以与The Chainsmokers、Marshmello、Alan Walker、David Guetta、Skrillex、Martin Garrix、Armin Van Buuren、Paul Van Dyk、Calvin Harris、Dom Dolla、ILLENIUM、Tiesto、Hardwell、Benny Benassi或未提及的5000万粉丝超巨合作,非独一人,指日可待。
图片来自EDM Logo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上属运营公司品牌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