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寻找李二狗》上演
更新时间:2025-10-11 18:09 浏览量:1
作为首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的原创音乐剧,《寻找李二狗》作品由樊冲担任总导演、编剧及词曲创作,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的战史为背景,通过“和平万岁”勋章串联剧情,采用穿越叙事连接历史与现实。该剧于10月11日至12日参演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成都东盟艺术中心上演。
剧本采用“假如我经历了那场战争”的青春视角,聚焦战争中的个体命运。剧情围绕当代青年“常卫国”展开,他为完成爷爷心愿,带着一本残缺的回忆录穿越回1950年的朝鲜战场,成为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四连二班的一名战士,与年仅17岁的爷爷并肩作战,共同寻找英雄战友“李二狗”。通过呈现云山战役、临津江伏击、187高地阻击战等历史场景,展现人物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历程,以及战友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最终,“李二狗”身份之谜的揭开,不仅完成了戏剧悬念的释放,更揭示出一代青年用生命书写“青春无悔”的精神内核。
音乐创作上,《寻找李二狗》融合摇滚、民谣、电子乐等风格,既保留传统民歌元素,又以现代编曲手法贴近年轻观众的审美。有冲锋号角化作重金属音乐震颤耳膜,也有《家书》《长眠》等唱段的细腻旋律勾勒战火中的个体命运,成为推动剧情、塑造人物的关键。
舞台艺术上,剧目以鸭绿江大桥钢架与旋转转盘为主要视觉符号,结合棺木与纪念碑的隐喻结构,通过转台运转体现时空对话。灯光设计运用“时间码同步系统”实现声光联动,借助弹孔墙光影语言转译战争记忆,并通过特制升降灯系统营造沉浸式战场空间。服装设计在考据志愿军军装制式基础上,通过做旧工艺与细节配饰还原历史质感,依据角色个性进行艺术化处理。编舞突破程式化群舞,在战场场景中兼顾整体真实感与角色独特性格。
该剧以蒋敦豪、高杨、奇煜、金圣权等多组演员联袂出演,通过不同组配展现角色成长历程和英雄群像。
巡演期间,剧组多次邀请志愿军老战士及后代亲临现场,如92岁志愿军老战士梅门造、抗美援朝战地记者黄谷柳先生的后代黄茵女士、92岁的功勋老兵李代相等,通过真实的历史见证强化剧目的精神感染力。
该剧坚持“边演边改、持续优化”的创作理念,通过主创直播、演后交流等方式收集观众反馈,持续调整演出内容。多站演出设置特别返场环节,演员与观众共同演唱《奔涌》《我的祖国》等歌曲,将演出氛围推向高潮,形成共鸣。
据悉,《寻找李二狗》将继续开展全国巡演,并依据各方反馈不断打磨提升,以更完善的艺术品质持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强音。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