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北京国际音乐节启幕:一次意蕴深长的回归与展望

更新时间:2025-10-13 18:43  浏览量:1

文 | 单濯

10月10日晚,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幕。指挥家余隆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携手钢琴家张昊辰,以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为主打节目,开启这趟为期十五天的音乐旅程。

上半场张昊辰与中国爱乐乐团共同呈现的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时有动人之处闪现。开篇那耳熟能详的主题以紧凑的节奏展开,乐团在初始阶段谨慎地探寻着共同的呼吸节奏。铜管与长笛的演绎间或带有几分实验色彩,别具一格,带来了新颖的音色体验;力度的起伏富有戏剧性,与钢琴的呼应在极具挑战的自由节奏处理中,共同探索着音乐的边界。诚然,这首作品中自由节奏的处理本就极具挑战,这也是为何一些备受推崇的录音版本中,常常由演奏家同时担任指挥的原因。

张昊辰的演奏依旧精准有力,音色中自带一种穿透人心的光芒,在一些段落中,他选择了更为内省和克制的表达——那些旋律在速度与力度的细腻转换中,呈现出另一种沉思的美感;而在钢琴如光锥般刺入音乐织体的瞬间,乐队的回应营造出一种引人深思的对话效果,形成了独特而耐人寻味的艺术张力。

2000年12月16日,中国爱乐乐团在成立音乐会上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声“啼哭”,正是这首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当年那炽热而自信的声响,历经时光的沉淀,如今听来更添一份成熟与温润的质感,引人回味与思索。

张昊辰在返场时带来了《彩云追月》。这首中国作品的轻盈与流动感,反而让他显得更加自在。钢琴的音色如云雾般铺展开来,气息自然、节奏自由——这段返场曲目以它独特的东方韵味,为上半场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或许正是经历了上半场深入的音乐交流,下半场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的奏响,才更显出整场音乐会不断升华的艺术追求。在这一部分中,指挥余隆对前三个乐章的速度处理尤为审慎,节奏、力度与声部层次皆在他沉稳的掌控之中,不急于宣泄,也未刻意煽情——这与他以往诠释该作时略有不同,为音乐的推进注入了更多结构上的耐心。

而到了第四乐章,速度倏然加快,如一场蓄势已久的奔流终于破闸。或许有人会将此视作一种“以快取胜”的策略,但在当晚的现场,那种毫不迟疑的冲击确实形成了强大的感染力。铜管在下半场充分展现了其辉煌的音色,弦乐的铺陈也更为紧凑有序,合奏的整体平衡得以圆满地建立起来。毕竟速度本身也能成为音乐的修辞,余隆显然深谙此道。

末乐章这一“快”,已不仅是速度意义上的提振,它更像是艺术意图的完整呈现,是前半场音乐思索的有力归结。在节奏与速度的共振中,上半场未能完全舒展的乐思,某种程度上在此得以弥补与完成。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乐团先后加演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和管弦乐版《我的祖国》。前者轻盈、带有讽刺意味;后者恢宏、充满情感归属。两个返场节目将音乐会的氛围从紧张推向温暖,为整场演出画上了抒情的句号。演奏家和指挥家都选择了本土旋律作为返场曲目,以本土旋律与集体记忆做闭合,带来一种文化语汇上的安抚感。

这场开幕音乐会,正是一次意蕴深长的回归与展望。从2000年到2025年,中国爱乐乐团已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不凡旅程。上半场的柴科夫斯基,或许不再是最初那般炽烈的火焰,却沉淀出更为内省的光晕;而下半场的肖斯塔科维奇,则依然锐利、坚定,闪烁着不容忽视的锋芒。整场演出并未刻意追求无瑕的完美,而是坦然呈现了一支出色乐团在时间中积累的厚度与真实——那是一种历经磨合后愈发沉稳的呼吸,是几代音乐家彼此倾听、共同成长的动人证明。它不只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段真诚的音乐自述,让我们听见了时间如何塑造艺术,艺术又如何照亮时间。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