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五育融合” 创新高校音乐教育
更新时间:2025-10-22 04:49 浏览量:1
转自:光明日报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思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科学开展“五育融合”理念下的音乐教育创新,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双传统”特色——弘扬师范教育优良传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重构五育并举教育目标
学院高度重视音乐学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注重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顶层设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确定五育融合的育人定位,重构音乐教育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创新改革思路。学院积极响应新课标“跨学科艺术实践”要求,推进AI+教学实验室建设,探索数字技术与师范教育的融合空间。先后举办《人工智能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融合智能与艺术:AI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等专题讲座,深入了解国家新课标艺术课程的政策制定和跨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培养师范生掌握前沿教学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培养懂技术、善创新的新时代美育教师。
拓展重构思路。学院先后赴多家兄弟院校调研,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师队伍的建设及考评体制机制的完善,争取更多的经验支持,为推动“五育融合”和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构建良好生态。学院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兼具温度与活力的学风院风,让学生在关怀与希望的环境中成长,汲取养分、绽放青春光彩。以“我为师生办实事”为行动指引,定期举办“书记院长下午茶”活动,聚焦学生成长发展,深化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丰富五育并举教学内容
学院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理念,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成长同步,专业提升与“五育融合”共振,显著提升音乐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学院音乐学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声乐”获批立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本科课程。举办“信仰之歌——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音乐教学讲座,通过对革命歌曲《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的解读、赏析、学唱和交流互动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思想艺术内涵,更加深刻地体会烈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爱国为民的浪漫情怀。
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学院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办“2024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系列“民乐下基层 大师进校园”活动,活动采取讲授与赏析结合的讲座方式,让师生共同感受二胡独特的艺术魅力。举办以“环球音乐剧之旅”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为学生带来音乐剧的盛宴,增进学生对音乐剧的全面了解,感受音乐的魅力。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学院践行“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举办“春日旋律,心灵和弦”音乐会,用现场的音符共鸣为沟通搭建桥梁,以沉浸式的互动打破社交壁垒,增强集体归属感,构建起坚实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心理健康注入持久活力。
创新五育并举实践模式
学院始终坚持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成立音乐普及推广中心,举办音乐普及推广讲座,深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内涵。
坚持以练促学。学院构建“专业教学—实践展演—创新育人”的良性互动格局,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用思维统领技术学习。坚持“学、练、赛、研”一体化育人原则,搭建以“培养音乐新锐,传扬时代强音”为宗旨的专业化艺术实践平台,实施“教赛融合、师生互动”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美声)江苏选拔赛、第十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第六届京都国际音乐节等比赛,并取得佳绩。
坚持服务育人。学院自觉承担起弘扬江苏音乐文化的重要使命,着力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助力长江文化传承,代表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参加第二届长江音乐周活动。开展2025年“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宣讲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响应号召,在西部建设、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身手、青春建功。组织开展“乐动同心 音爱启航”暑托班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厚植劳动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