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入场音乐AI,Suno和Udio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更新时间:2025-10-25 11:25 浏览量:1
AI音乐的天要变了,科技巨头与创业公司正在这个赛道短兵相接。
据市场消息,OpenAI正积极研发用于音乐创作的人工智能,目前已与茱莉亚音乐学院学生合作进行乐谱标注。那么,这是不是标志着Suno和Udio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当前,AI音乐生成领域已形成多元竞争格局。Suno和Udio作为领头羊,分别凭借从文本生成完整歌曲的能力与深度音乐控制功能占据市场前列。Suno刚发布的V5模型实现了音质飞跃,其新推出的数字音频工作站Suno Studio彻底改变了传统音乐创作流程。
同中国本土的AI音乐工具也在迅速成长。昆仑万维国内较早系统性研发AI音乐工具的上市公司,其天工 SkyMusic 作为中国首个音乐 SOTA 模型,用类 Sora 架构实现 80 秒立体声生成,中文人声自然度超 Suno V3;同时,国内还有专注于古典与电影配乐的AIVA,Boomy则简化了音乐分发流程,帮助创作者将作品直接推送至各大流媒体平台。
这些创业公司的共同努力,大幅降低了音乐创作的技术门槛,使普通用户也能生成专业级作品。但OpenAI的入局,非同小可,它是来摘果子的吗?
首先,OpenAI的加入将加速技术迭代,同时推高行业竞争门槛。新兴的AI音乐公司可能面临更大压力,而传统音乐厂商啧需重新评估与科技公司的关系,是打到底还是携手赚钱。
版权,始终是传统音乐厂商向AI音乐挥舞的大棒,AI音乐的狂飙突进正面临版权问题的严峻挑战,此前,环球音乐起诉 Anthropic 索赔7500万美元的案例已敲响警钟。同时,包括环球、索尼以及华纳三大唱片公司在内的多家音乐公司及独立音乐人,已升级了对Suno与Udio的侵权诉讼,指控这些平台“蓄意规避技术保护措施”,非法下载受版权保护的音乐作品用于模型训练。
但是,OpenAI在版权方面所采取的战略可能延续到AI音乐领域。此前,OpenAI与《华尔街日报》等新闻巨头在冲突后达成了合作2.5亿美元数据采购合作;并在Sora被谴责后,向好莱坞主动示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版权矛盾激化的风险。
商业上,AI音乐无疑展现出巨大潜力。数据显示,Suno目前每年产生的经常性收入超过1亿美元,最新融资中,公司估值在超过20亿美元。而Spotify已开始清理平台上的AI生成内容,过去一年删除了超过7500万首“垃圾曲目”,并计划与主流唱片公司合作开发规则更完善的AI音乐产品。
但可以预见,OpenAI入局后,AI音乐整体的商业环境将迎来重构,法律与市场的双重压力正在推动AI音乐从“野蛮生长”走向“规则完善”。未来,技术优势必须与版权合规并重,才能在这场变革中走得更远。
如何平衡创新与合规,也将成为所有参赛者的必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