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四处求谱,上海音乐出版社把70年家底“搬”进“口袋音乐图书馆”
更新时间:2025-10-24 18:56 浏览量:1
失传62年、有“小梁祝”之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弦乐四重奏谱,现存最早的中国古琴曲专集《神奇秘谱》,各个版本的《红旗颂》曲谱……这些难得一见的音乐珍品,如今从故纸堆中“苏醒”,汇集于“上音社友谱”中外名家曲库平台。10月23日,这个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打造的“国家级音乐数字资源港”在沪发布上线,将出版社70年的积淀转化为可随时翻阅、聆听的活态遗产。
对于音乐界而言,这个平台的价值首先在于让一部分不再重版的曲谱得以活化。其中最动人的例子,莫过于弦乐四重奏版《梁祝》。这部作品尘封62年,乐谱一度散失。如今,它不仅被重新发掘,更通过数字化方式与公众见面,让一段几乎被遗忘的旋律重获新生。
失而复得的“小梁祝”分谱手稿
“镇馆之宝”远不止于此。平台系统性地将权威出版物转化为电子曲谱,其中许多具有“标准范本”的意义。学习者可以接触到“柳琴之父”王惠然编订的《王惠然柳琴作品集》,以及作曲家张千一的《张千一创作歌曲精选》等权威版本。而创作了《红旗颂》的吕其明,其作品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版本也收录其中,如同一部活的音乐编年史,让研究者与爱好者能清晰地追踪经典之作的演变轨迹。
除了现当代作品,平台也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历史。明代刊印的古琴谱《神奇秘谱》的数字化,意味着普通爱好者也能在指尖翻阅这部曾只存在于专业学者和琴家案头的音乐古籍,触碰穿越数百年的琴音律动。
对于广大音乐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而言,寻找权威、清晰且合法的乐谱一直是个难题。这个新上线的平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它将出版社积累了数十年的珍贵纸质档案,系统性地转化为超过3万首可随时查阅、使用的电子曲谱。
平台集结了何占豪、陈钢、顾冠仁、谭盾、叶小纲、王建民、贾达群等数百位国内外顶尖作曲家的优秀作品,涵盖交响乐、民族器乐、艺术歌曲等多种风格和体裁。
无论是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还是古琴、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乃至声乐和戏曲唱段,使用者都能在平台上找到经过权威校订的版本。它同时整合了与这些乐谱相匹配的权威音视频资源,总时长近3万分钟。这意味着,学习一首曲子时,使用者不仅可以看谱,还能直接聆听于红梅、唐俊乔、邓建栋、张建一、钱惠丽等数百位音乐名家是如何演绎的,甚至可以观看他们的教学讲解。这种“乐谱+音频+视频+课程”的一体化模式,相当于为使用者搭建了一个移动的“音乐大师课堂”。
在功能设计上,平台充分考虑了实际使用场景。电子曲谱可以横竖屏自适应显示,支持做笔记、加书签,内嵌节拍器,甚至兼容蓝牙翻页踏板,方便演奏者在排练或演出时解放双手。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学习进度创建专属的曲谱列表,实现个性化的音乐学习管理。
用户可通过订阅制方式使用该平台,机构用户也可进行统一采购管理。这一平台的推出,与上海音乐出版社此前开发的“钢琴巴士”AI教育平台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了该社从传统出版向综合性音乐知识服务转型的“双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