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丨每一片雪花,都藏着一个秘密 当音乐响起,是暗号,也是告白
更新时间:2025-10-30 19:23 浏览量:1
1982年
陈玙的《夜幕下的哈尔滨》
横空出世
它不仅是纸页间的谍战传奇
更是一代人的精神界碑——
那一年
小说连播热度空前
王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108家电台同频
吸引超3亿人聆听
成就中国广播史上的“顶流”记忆
1984年同名电视剧一经播出
接连掀起收视狂潮
2025年11月10-11日
盛京大剧院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
将用旋律撬动记忆的阀门
重新点燃我们心中火种
一段冰城往事
揭开地下斗争的隐秘篇章
1934年的哈尔滨
浪,是松花江未说出口的密语
霜,是夜幕下未结痂的刀伤
当两个男人的目光割裂冰层
一个藏着暗涌的浪
一个凝着刺骨的霜
这座城的命运
会在博弈中走向何方
改编自著名作家陈玙同名经典
曾让一代人彻夜难眠的哈尔滨往事
将在剧场重生
伪满时期的暗涌、爱国人士的信仰
跨越国籍的生死局,字字皆刀锋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故事取材于著名作家陈玙的同名小说,这部拥有百万读者和三亿广播听众的经典文学作品,曾以小说连播形式先后在108家人民广播电台播讲,成为几代人的难忘回忆。
1934年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日伪政府一方面笼络民心,维护地方稳定,一方面逮捕抗日分子,进行血腥镇压。
哈尔滨第一中学教师王一民,既是饱读诗书的教书先生,又是中共地下组织反日救国会的成员。然而,初来乍到的副校长日本人玉旨一郎,却让王一民的斗争工作陷入重重迷雾中。当玉旨一郎渐渐发现了王一民的真实身份,热爱和平的他也日益被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感动着。
“裸眼3D”沉浸式舞美
一次穿越历史的沉浸体验
松花江铁路桥、中央大街等
哈尔滨地标被巧妙搬上舞台
电影级的视觉冲击
让观众仿佛置身于
1934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哈尔滨
主创和演员们深入哈尔滨大街小巷
从中央大街的马迭尔雪糕
到松花江的晚风
从哈一中的青春活力
到伪满警察厅旧址的压抑残酷
在这座百年历史名城中汲取营养、找寻灵感
夜幕下的哈尔滨
创作团队曾多次赴哈尔滨采风,走访中央大街、伪满警察厅旧址等历史地标,研读地方志及抗联文献,确保艺术创作扎根真实土壤。总制作人周涛表示:“我们每位主创也不辞辛劳,精益求精,为了就是把我们认为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力作回馈给信任我们的观众。”
刘科栋(舞台设计):
舞美有很多物理切割的质感,铁网、框架本身就有独特的肌理。转台转到后面,布景和人物会自然消失,吊桥升降、平台移动都需要严谨的机械配合。这些技术不是炫技,而是为了让空间服务于叙事,比如通过结构的转动,让观众感受到时空的扭转与紧张。
任冬生(灯光设计):
舞美的铁网、框架能形成物理切割的光速,这为灯光提供了天然的“画布”。我们在转场时用同心圆转台配合烟雾,遮挡后续幻景,让光的流动更自然。每首歌都有动态的光改变,高潮时用强烈反差强化情绪,既不脱离剧情,又让光有独立的艺术表达。
原创歌曲直击灵魂
用音符谱写冰城夜
当刀刃上的旋律奏响
松花江顿时暗流涌动
历史,仿佛得以在
琴键与歌声中复活
全剧原创歌曲贯穿始终
《茫茫夜》《他到底是谁》
《他的目光》等唱段
旋律抓耳,歌词深刻
完美融合了悬疑的紧张感
与史诗般的浪漫情怀
刘九佑(音乐总监、作曲):
首先是要有共鸣,举例来说,《他的目光》是聚焦“精神共鸣的情感诗篇。王一民与玉旨一郎在特殊局势中突破身份壁垒这种超越立场的羁绊,被我化作“内心涌动”的旋律细腻起伏刻画克制的欣赏,又以有力编曲推向“为知已动容”的赤诚高潮,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珍贵的人性光芒。
其次是要一针见血。比如王一民的大歌《流星》,它的创作就源于王一民的“英雄之痛”-- 学生在眼前被杀害,他却因使命不得不压抑情感。那我们的音乐就以“雪夜钟声”为开场意象,瞬间将听众拉入孤独悲愤的情境。副歌突然爆发:弦乐的剧烈震颤与人声的撕裂感唱腔,将“无力守护”的不甘转化为“传承使命”的信念,既是对学生的告慰,更是对家国情怀的庄严承诺。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
演出时间 | Date & Time
2025.11.10/11 19:00
演出地点 | Venue
盛京大剧院·歌剧厅
演出票价 | Tickets
VIP880/680/480/280/180/30(惠民票)
保利注册会员限时7折购票优惠
VIP616/476/336/196/126
主创团队
总制作人:周 涛
制作人:王翔浅、房 雷
导 演:钟 浩
编剧、作词:杨 硕
音乐总监、作曲:刘九佑
舞美设计:刘科栋
灯光设计:任冬生
舞蹈编导:张恩淑(韩)
声乐指导:巴特尔
执行导演:李洸宇
音响总监:李 想
服装设计:阿 宽
多媒体设计:孔江、李光
造型设计:王 婷
道具设计:王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