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访谈】安杰:建一条“音乐之路”通往美丽的多彩贵州
更新时间:2025-10-31 11:49 浏览量:1
访谈嘉宾:安杰(贵州著名作词人)
访谈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访谈期数:第17期
华民网《名人堂》:您好,我是《名人堂》访谈栏目主持人小华,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及您在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安杰:大家好,我叫安杰,是一名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作词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工程师。我在贵州交通系统工作过十多年,2023年来到北京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学习,之后留在了北京工作。写词对我来说,是工作之外的一片精神自留地。我的作品如《想我就到贵州来》《草根之梦》《归途》《勇者的信仰》等,都是在忙碌的工程之余创作的。它们是我对生活的记录,也是对梦想的坚持。
华民网《名人堂》:请您介绍您的一首或两首代表作品,并谈谈作品的创作灵感、思路以及产生的影响力。
安杰:《想我就到贵州来》是我对家乡的深情告白。作为参与过贵州交通建设的人,我亲眼见证了一条条公路如何连接起大山与世界。这首歌不仅是在邀请大家来贵州,也是在写我们这一代贵州人如何走出去又如何心系故土。很多听众说,这首歌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也让我更加坚信——路,不只是工程的成果,更是情感的纽带。
《草根之梦》则是我作为工程师和写词人的双重自白。我们搞工程的人,常常在图纸和工地之间奔波,看似平凡,但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不一样的远方。这首歌写的就是这种“脚踏实地,也不忘仰望星空”的状态。让我欣慰的是,不少同行和年轻朋友告诉我,这首歌让他们在平凡工作中找到了坚持的意义。
华民网《名人堂》: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学习历程,会影响一个人的作品创作,请您分享一下影响您创作的成长经历或者学习历程。
安杰: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就是在贵州交通系统工作的那十年。那些年,我走遍了贵州的山区,参与了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的建设,我创作了《沿着高速看中国》《云上之路》《黔川大道》《贵州的桥》《幸福圆贵州平》等作品。我见过大山深处的人因为一条路的开通而生活巨变,也见过工程师们如何用专业和汗水改变一方水土。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创作和工程一样,都是连接人与世界的方式。写词,对我来说,就是在用文字修路——修一条通往内心的路。
华民网《名人堂》:活到老学到老,请您给大家推荐一本或者几本学习进步的书籍,供大家参考学习。
安杰:我推荐《现代诗一百首》(蓝星诗库选编),这本书精选了多位现当代诗人的代表作,语言简练却意蕴深厚,对我写词时的语言锤炼帮助很大。
还有一本是《歌词写作十二讲》,这本书系统地讲解了歌词的结构、韵律和情感表达,既有理论又有实例,非常适合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创作者。
作为工程师,我习惯系统地学习;作为作词人,我又需要保持感性的触动。这两本书正好从两个维度满足了我的学习需求。
人物介绍
安杰,青年作词人,民建贵州省委文旅专委会副主任,毕业于西南林业大学,先后在交通运输系统工作,爱好诗歌、散文、小说、电影剧本等文学写作;创作歌词有800余首,成品有100余首。代表作有《想我就到贵州来》-蝶当久&杨一方、《血脉》-胡海泉、《情歌要唱到天亮》-阿幼朵、《当归四海》-杨西音子、《百年风华》-雍朝玉&蔡雷、《山的那头》-杨眉千黛、《草根之梦》《勇者的信仰》《归途》-雍朝玉等。
《名人堂》是华民网、云传播、iGGTV华视频策划主办,并在搜狐、网易、腾讯、百度、今日头条、新浪等媒体平台发布传播的名人名家访谈栏目。该栏目主要专访各个领域的文化名家和行业名人,旨在把他们的精彩故事、传奇人生和人生观点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交流学习。栏目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搭建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