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童读经典第10期
更新时间:2025-10-31 15:30 浏览量:1
天津图书馆童读经典
第10期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伴着飘落的秋叶,我们与大家相约欣赏五彩斑斓的秋日画卷。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小景,林林总总,皆可入文。本期栏目我们特别邀请来自津城文旅少年行的少年志愿诵读者高梓盛和妈妈,陪伴大家一起诵读冯骥才的作品《精神的殿堂》中的经典篇章。下面就请小读者们和家长朋友们跟随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诵读经典,尽享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艺术家们》等。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照片出处:人民日报文艺《两创纵横谈 | 冯骥才:把责任与激情传递下去》)
馆员点评
综观冯骥才先生的作品,无论风格如何迥别,每一篇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他对世界始终如一的激情与热望,探索与求知。这本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典藏版《精神的殿堂》共五辑,内容分别为景物记、心语斋、文化观、行者吟和域外集,收录了《秋天的音乐》《诗笺》《大年三十》《细雨探花瑶》《精神的殿堂》等70篇作品。希望展阅此书的小读者们,能从中受益良多,不仅获得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等语文素养的提升,还能收获更广阔的视野、更独立的思考、更深沉的情怀,这或许是同学们成长中更宝贵的财富。
经典篇章
秋天的音乐(节选)
你每次上路出远门千万别忘记带上音乐,只要耳朵里有音乐,你一路上对景物的感受就全然变了。它不再是远远待在那里、无动于衷的样子,在音乐撩拨你心灵的同时,也把窗外的景物调弄得易感而动情。你被种种旋律和音响唤起的丰富的内心情绪,这些景物也全部感应到了,它还随着你的情绪奇妙地进行自我再造。你振作它雄浑,你宁静它温存,你伤感它忧患,也许同时还给你加上一点人生甜蜜的慰藉,这是真正知友心神相融的交谈……
河湾、山脚、烟光、云影、一草一木,所有细节都浓浓浸透你随同音乐而流动的情感,甚至它一切都在为你变形,一幅幅不断变换地呈现出你心灵深处的画面。它使你一下子看到了久藏心底那些不具体、不成形、朦胧模糊或被时间湮没了的感受,于是你更深深坠入被感动的旋涡里,享受这画面、音乐和自己灵魂三者融为一体的特殊感受……
秋天十月,我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背个大挎包,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赶往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发觉只带了录音机,却把音乐磁带忘记在家,恰巧路过一个朋友的住处,他是音乐迷,便跑进去向他借。他给我一盘说是新翻录的,都是“背景音乐”。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怔了怔,看我一眼说:
“秋天的音乐。”
作品赏读
《秋天的音乐》是一篇构思巧妙、富有感染力的散文。文章以“听音乐”为线索,将秋日见闻与感悟串联起来。作者从火车上听“秋天的音乐”开篇,由旋律引入窗外的秋景,再由秋景沉入对自然、生命的思考,最后又落回音乐般的秋之韵律中,首尾圆合,层层递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