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更像经历了一场觉醒
更新时间:2025-10-31 08:00 浏览量:1
▌龚琳娜 著
“中国韵”事件以后,我和老锣开始尝试各自拓展艺术版图。
我等了九年,终于有了“二十四节气古诗词”专场音乐会的邀约。对我而言,之前参与的很多节目是被动的,人家请你,你才有机会上台,演唱曲目也取决于节目组的需求。而“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是我们自主策划的原创项目。最初只是一首首在线上发布的单曲,一旦有机会转化成舞台演出,办成系列专场音乐会,艺术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来选择曲目,设计演出形式。围绕着“二十四节气古诗词”的核心,会有更多的内容产品衍生出来。
5月9日,我在沈阳迎来了2019年第一场“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音乐会。之后每月举办一到两场,烟台、长沙、武汉、贵阳……
因为老锣不在国内,这一系列音乐会,从曲目的顺序、舞台的调度、演出人员的培训、互动的创意,都是我和工作团队一起完成的。每到一个城市,我会邀请当地的童声合唱团加入进来。
最初为编钟创作的《上下求索》被老锣改编成室内乐版,变成了我与童声合唱,变成了全场观众一起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永远是全场的最高潮。尤其在武汉琴台音乐厅,千年楚地,屈原的故乡,唱到这一句的时候,许多观众都在流泪。
他们是被怎样的一种精神鼓舞?而我的内心,更像经历了一种觉醒。
曾经以为只能等待某一个机会来邀请我,曾经以为必须依赖老锣才能把事情做成功,可是现在,我看见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个人可以开发自己想走的路,创造自己想要的结果。
2019年底,老锣从德国回来,在北京录制他新写的室内乐作品。正好,12月7日,当年最后一场“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音乐会在海口举办,我邀请老锣来现场。每一首歌都是他的作品,却是他第一次听。
我由衷地希望他能感受到观众热烈的反馈。那掌声是给我的,也是给他的。他高高兴兴答应了。
演出当天,我们却大吵一架。
那天我睡到中午才起床。下午走台,晚上演出,需要保证充沛的体力。一大早,我就听到老锣出门了,心想,他中午回来,怎么也得给我带点饭吧?
可是没想到,他回来的时候,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
气得我,一下子火冒三丈!“我马上就要去走台,根本没时间吃饭。你倒好,自己在外面吃了早餐又吃了午餐,一口都不给我带!”
过去,老锣在我身边,一定会把我的衣食住行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现在,我们的关系模式不是打破了吗?我不是要独立、要“做自己”了吗?大家都有点儿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干吗,不该干吗。
离开酒店,去演出场馆走台,我坚决不跟他坐同一个电梯。他本来还挺淡定的,现在也傻了,不敢跟我说话,不敢气我。
工作人员给我带了点面包,我吃了,就开始走台。一下午都不理老锣。
晚上,老锣赶紧主动去给我打饭,像个可怜的受了惊吓的小男孩。饭菜端来,也不敢进我的休息室,让助理给我送进来。
演出结束了,很成功,观众掌声格外热烈。
我是自豪的。独立把握住这个机会,在我看来是一种成长。但我没有意识到,对老锣,这可能也是一种伤害。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