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十四艺节|当琵琶邂逅《睡莲》,这场分享会让音乐与绘画实现跨界共鸣

更新时间:2025-10-31 17:04  浏览量:1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双双

如果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穿越到今天,他或许会放下画笔,戴上耳机,在音浪中捕捉光影。这不是幻想,而是一场发生在重庆的艺术实验。

10月31日,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内弦音流动,“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点亮艺境·新声戏剧汇“对话莫奈”主题分享会在此温情启幕。青年琵琶演奏家李跞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川美影视动画学院的师生,以及各界青年艺术家们共聚一堂,展开了一场音乐与绘画的深度对话,让印象派的光影在琵琶、钢琴与大提琴的三重奏中焕发新生。

分享会现场。记者 周双双 摄

分享会伊始,一段神秘的音乐片段引发全场好奇,主持人邀请观众猜测这段旋律对应的莫奈名作。“《睡莲》!”答案迅速被揭晓,也巧妙点出音乐可以作画、绘画也可以有声的核心主题。

作为“对话莫奈——琵琶、钢琴、大提琴三重奏”音乐会的出品人,李跞在分享中回溯了这场跨界创作的缘起。“在院校教学与艺术实践中,我始终在思考传统民乐的突破方向。”李跞坦言,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传统艺术领域常呈现单线条发展的状态,绘画专注笔墨,音乐深耕琴房,而艺术的通感特性让他萌生了跨界融合的想法。一次博物馆之行中,莫奈画作中流动的光影、灵动的笔触深深触动了他,“那些变幻的色彩与韵律,与琵琶的音色特质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李跞表示,这份共鸣打破了东西方艺术的壁垒,让他决心以琵琶为媒介,搭建连接中国传统民乐与西方印象派绘画的桥梁。

在李跞看来,莫奈的画是关于时间的艺术,“他不画一个瞬间,而是画时间在流动中的样子。我们在对莫奈的画作进行视听化表达的时候,尤其注重曲目的选择、编曲的层次、舞台视觉的呼应。”李跞表示,让音乐会现场成为一幅会呼吸的画,让观众感受到正被艺术本身温柔地拥抱,是制作这场音乐会的初衷。

谈及乐器组合的巧思,李跞详解了琵琶、钢琴、大提琴的“黄金搭配”逻辑。琵琶作为弹拨乐器,以点状音色勾勒细节;大提琴以线条状的拉弦音色铺垫基底,低沉温润;钢琴则以丰富的和声织体承载色彩。创作过程中,团队也曾面临中西乐器融合的挑战,最终通过挖掘每件乐器的特质,让传统民乐的韵味与西方乐器的表现力完美契合。

音乐会用10首作品对应莫奈的10幅画作,李跞透露,单看这10幅画作并无明显关联,但通过音乐的情感脉络串联,便形成了一场完整的艺术叙事。“创作琵琶组曲《艺术家在阿让特伊的房子》时,我将童趣与活泼的情绪注入旋律;而后续作品则会转入浓郁或略带悲伤的基调,通过情感的跌宕起伏,让画作串联成完整的故事。”他认为,音乐赋予了绘画动态的生命力,让观众在聆听中跟随情绪起伏,感受莫奈画作背后的情感世界。

在问答环节,在场的大学生纷纷抛出专业问题。针对“创作时先捕捉画作的色调、情绪还是动态”的疑问,李跞回应,创作始于对音乐本身的谱面解读,再通过揣摩旋律与和声中的色彩感,结合对莫奈画作的个人解读,将情绪融入演奏;面对“琵琶与印象派最深层次的共鸣是什么”的提问,他表示,二者本质上并无时空关联,但通过当代青年的审美与创作,让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琵琶突破地域与时代局限,拓展出全新的艺术可能性,这正是跨界创作的核心意义。

对于艺术爱好者提出的“如何融合不同个体对画作的差异化理解”这一问题,李跞给出了深刻解答。他认为,艺术的魅力正在于解读的多元性,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必然不同。在三重奏创作中,三位演奏者对画作的解读虽有差异,但通过节奏、气息等基础层面的默契配合,将各自的理解叠加,反而能形成更立体、更鲜活的艺术表达。“就像不同色彩的融合,蓝色、粉色、紫色交织在一起,就能构成绚烂的画境。”李跞说。

用耳朵“聆听”色彩,用画笔“描绘”旋律,现场的艺术爱好者们纷纷表示,这场音乐与绘画的跨界对话,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视角。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点亮艺境·新生戏剧汇的重要成果,本次活动参与者们所创作的优秀画作将在“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期间于重庆来福士广场的无界新空间向公众展出,实现从单一活动到持续展示的价值延伸。

据悉,“对话莫奈——琵琶、钢琴、大提琴三重奏”音乐会将于10月31日晚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