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霾到歌声 致谢每一份守护
更新时间:2025-10-31 20:48 浏览量:1
在盘州市安宁医院重症科病房内,传出一段悠扬的旋律,患者柳某拿着葫芦丝谱着新的乐曲,而方某拿着纸笔轻声诵读着歌词,这一对特殊的“音乐拍档”,一位曾因长期酗酒陷入精神行为障碍,一位则被精神分裂症反复纠缠。如今在医院系统治疗与专业引导下,他们重新拾起搁置已久的爱好,让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在疗愈中诞生,也让灰暗的日子渐渐有了光亮。
60岁的患者柳某因嗜酒30多年,现饮酒后情绪易激怒、伤人毁物,经诊断为“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37岁的患者方某8年前出现自言自语行为,后逐渐错认亲人,认为有人在随时跟踪、监视自己,在亲属陪同下到盘州市安宁医院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盘州市安宁医院持续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2025年4月,在院内推广“艺术疗愈”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表达自我的新途径,柳某和方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负责柳某与方某的主治医生介绍,两位患者的艺术天赋,正是在疗愈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其中,柳某入院前便热爱音乐,在疗愈期间无意识吹奏的葫芦丝旋律,虽未构成完整曲目,却节奏鲜明、饱含感染力;方某则在创作练习中写下文字,内容情感细腻、极易引发共鸣。而艺术疗愈也确实帮助他们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
该发现为治疗团队提供了新的康复思路。“精神障碍患者常存在语言表达障碍,艺术形式可成为其情感宣泄与自我表达的重要渠道。” 基于此,医生们特别开展了音乐治疗,配备专业葫芦丝及创作辅助工具,助力二人系统开展创作与演奏训练,就这样,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诞生了。
今年8月,两人合作的歌曲《盘州美》成功出世,词曲悠扬,歌颂了盘州的美丽,当中蕴含他们对家乡的情感让无数医护人员动容,这首歌曲于10月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中进行演绎,打破了社会对精神患者的偏见,同时成为艺术治疗的一类典例。后期,柳某和方某再次合作,共同创作了《可亲可爱的安宁医院》,这首歌曲字里行间满是对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与温情服务的双重认可,让全体医务人员内心涌入一股暖流,奏响了医患和谐共处的乐曲。
如今,柳某已经能够配合病区管理,能够主动接触交谈,方某已病情平稳、情绪平稳,个人生活也可以自理,但这对“音乐拍档”的创作路不会停歇。盘州市安宁医院也将继续开拓新的治疗渠道,为更多患者提供创新治疗路径。
通讯员:宋舒悦
编辑:周真明
一审:李佳凤
二审:巫娜
三审: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