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梁祝》诞生66周年,92岁作曲者何占豪忆往昔:代表了珍惜民族文化的音乐之路

更新时间:2025-10-31 20:59  浏览量:1

今年是我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诞生六十六周年。10月31日,《梁祝》的作者之一、作曲家何占豪来到成都宽窄巷子,分享他多年来的音乐感受。在11月2日晚19:30,成都金沙国际音乐厅上演的《梁祝66周年:何占豪作品大型东方交响音乐会》上,92岁的他将亲自执棒指挥。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何占豪

如今《梁祝》早已成为深受国人喜爱的音乐作品,而何占豪和陈钢创作《梁祝》时,两人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二十多岁的青年。六十六年过去,何占豪回首来时路时表示:“我们纪念《梁祝》,不是因为作品本身多伟大,而是因为它代表了珍惜民族文化的音乐之路。”

“音乐第一是要美,第二是要有情感。”

在宽巷子口迎接何占豪到来的,是两名演奏《梁祝》的琴童。当已经听过无数次的旋律入耳,何占豪依然心随乐动。

他回忆,当时下乡给农民群众演奏外国乐曲,群众说好听是好听,“但是听不懂”。什么听得懂?越剧和沪剧。“我们当时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才开始探索以戏曲音乐为素材来创作外国形式交响乐的路子。经过多少年之后,才知道这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实践。”

在当时上海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党委书记孟波亲自选定梁祝题材,何占豪负责越剧旋律移植和创作,陈钢完成交响化编配,而最终的演奏者也同样是学生。1959年5月27日,19岁的俞丽拿在上海兰心大戏院完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标志着中国交响乐民族化的重要突破。

《梁祝》为什么大受欢迎?何占豪认为,它继承了我国音乐的优秀传统,“素材主要是越剧。音乐第一是要美,第二是要有情感。”越剧的动人旋律加上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造就了《梁祝》穿越时空的魅力。

“成都的音乐氛围越来越好”

此生听过无数次《梁祝》,何占豪认为要想演奏好这首曲子,首先基本功必须过硬,节奏和音准不能有一点问题;其次要有真情,因为乐曲题材本身就需要以情动人;最后是风格要到位:“有些外国人音拉得很准、音色也很美,但就是体会不到这种风格,有一次拉出来惹得全场大笑。”

对于新一代的音乐创作者而言,何占豪强调了从民族音乐中汲取营养的重要性。“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的交响乐、大合唱和协奏重奏,又要把这些外来的形式民族化,要有本民族自己风格的音乐语言。戏曲和民歌,是我国音乐的两大瑰宝。”

何占豪为乐迷签名

二十八年前来过成都的何占豪,对于成都的变化和浓厚的音乐氛围印象深刻,“像金钟奖这样的比赛都到成都来。”他表示,成都有今天这样优秀的音乐环境,其实经过了很多人的努力,“就像一开始大家听《梁祝》一样,喜欢听的人多了,音乐氛围就会越来越好。”

成都商报记者 蒋庆 启凌 摄影报道 编辑 曾琦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