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云帆济海,从鹭岛再出发|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闭幕

更新时间:2025-11-12 18:08  浏览量:2

·

11月9日,2025中国 · 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闭幕式音乐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举行,厦门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张国旺,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沈国华,厦门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季翔峰,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陈文强,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韦丹文出席闭幕式。 84岁的钢琴大师殷承宗先生与指挥家蔡敏超执棒的厦门爱乐乐团联袂献艺,以精湛演绎谱写了跨越时空、融汇东西的艺术华章,为历经9日,涵盖40余场丰富活动的钢琴音乐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彰显艺术水准与专业品质的价值追求;深蕴文艺为民与普惠于民的时代担当;展现开放包容与文化交流的国际视野;本届音乐季始终在传承创新、开放融合的格局与气象中,探索文化交流的新桥梁,文艺惠民的新路径,学术交流的新平台,以及美育润城的新篇章,成为推动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星汉璀璨,金辉满堂,

华灯辉映穹顶,

投下斑驳的乐影。

莫扎特典雅晶莹的

《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

气吞山河的

钢琴协奏曲《黄河》

相继奏响,

这场不止于技、更臻于艺的音乐盛会,

已在时代的回响中有了最深沉的文化底色,

凝结为不朽的精神丰碑。

接续传承的足迹,

我们完成了从起点到新起点的薪火相传。

两年前,殷承宗先生以一曲《黄河》拉开首届钢琴艺术节的恢宏序幕;而今,他苍劲的指间再度迸发出黄河奔涌,为第二届音乐季铸就一座艺术的丰碑。从艺术节到音乐季,从开幕到闭幕,从起点到新起点,跨越两载春秋,以黄河为证,不变的是一曲《黄河》所承载的民族气韵,传承的是一代艺术家以赤诚践行使命的精神品格。

从鼓浪屿走向世界,殷承宗先生的音乐旅程,始终扎根于厦门的城市文脉,与这座音乐之城的人文底蕴共生共长。1970年,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北京首演,成就一个时代的经典;今天,84岁的殷承宗先生在故乡厦门的舞台上,再度奏响这部中国钢琴艺术史上的皇皇巨著。55年光阴流转,《黄河》不仅贯穿了他的艺术生命,更深深烙印在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

音乐会中,他举重若轻的演绎,在莫扎特的旋律间勾勒出钢琴艺术的均衡之美与澄明境界,更在《黄河》的澎湃乐章中激荡起中华民族的文化气魄。这场由西方古典名曲与东方史诗巨作构成的闭幕对话,不仅展现了钢琴艺术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更以“中西并置、古今交融”的深刻立意,将本届音乐季的艺术追求推向了新的高度。从开幕式的“新锐竞发”到闭幕式的“再奏《黄河》”,从国际视野的文明对话到文化自信的深刻彰显,音乐季以有始有终的完整格局,完成了一次关于艺术传承与文明互鉴的壮阔叙事!

观黄河而知中国。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奏响已然超越纯粹的艺术演绎,而是成为激荡在民族血脉深处,铭刻抗战记忆的历史回响。这是对"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的生动诠释,是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艺术实践的深刻体现——让历史的教科书在琴弦间重焕鲜活,让纪念的力量通过音乐的壮美直抵人心!

经久不息的掌声如潮水般涌向舞台,在观众炽热的期盼中,殷承宗先生再度走向钢琴。一连四首返场曲目,将这场闭幕之夜推向情感的高潮。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月——秋之歌》如一片金色的落叶,萦绕在鹭岛的秋意中;他亲自改编的钢琴伴唱《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琴声铿锵、顿挫有致,熟悉的旋律里闪耀着不曾褪色的温度;随后,“40后”的殷承宗先生与“95后”指挥家蔡敏超并肩而坐,四手联弹舒伯特《军队进行曲》,两代艺术家的指尖在琴键上对话,跃动出传承的温度与默契。

当所有情感的铺垫汇聚成奔涌的洪流,殷承宗先生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奏响《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琴音如惊涛裂岸,气势磅礴,整个音乐厅仿佛化作黄河奔涌的河道——那是民族的血脉在奔腾,是历史的回响在激荡,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图腾,随着每一个音符的轰鸣,深深震撼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始终不渝的使命,

我们践行着从“艺术为民”到美育润城的庄重承诺。

“艺术为民”从不是孤独的火炬,

而是璀璨的星河。

就像在音乐厅穹顶下流转的乐章,

既容得下技艺精研的深厚,

也存得住初心守望的深情。

本届音乐季我们始终坚守三个核心追求:我们致力于打造国际水准的音乐会,将世界级的艺术体验带给厦门市民;我们着眼于提升厦门在全球音乐格局中的能见度与影响力,通过“中央音乐学院-厦门”这一合作模式,为这座城市铺设通往世界舞台的艺术通道;我们始终牢记艺术教育的使命。走进了20所中小学校园,让古典音乐走出音乐厅,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我们不仅要呈现高水平的演出,更要播撒美的种子,培育未来的观众。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音乐季音乐总监韦丹文

透过闭幕式,回望本届音乐季的全程足迹,我们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耕耘凝聚至共鸣、从一方舞台走向万家灯火。在这条脉络清晰的道路上,“艺术为民”始终是钢琴音乐季扎根生长的精神根脉。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季对于厦门文化生活的深度滋养,不仅停留在舞台展演和艺术普及上,而是悄然融入城市的呼吸,印浸于人们的多种感官和多重想象之中,如细雨润物,有力而深远。的确,“艺术为民”从不是一支孤独高举的火炬,而是一片璀璨交辉的星河。正如音乐厅穹顶下流转的每一个乐章,既容得下技艺淬炼的深沉厚度,也存得住初心不改的诚挚温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文化惠民,声入人心。音乐季不仅是一场艺术的集中呈现,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化实践。主办方特别策划“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师生走进华侨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工学院等高校举办专场音乐会;并以中国作品音乐会、惠民音乐会、快闪音乐会,以及钢琴考级师资培训等多元形式,持续推动艺术走出厅堂、走进生活、深入基层。高雅不再遥远,琴声触及心灵,真正实现了钢琴艺术的共享之美与共鸣之力!这一系列深入肌理的文化实践,正持续塑造着厦门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生态,更赋予了厦门这座海滨城市以卓越的艺术气质与持久的文化内驱力。

一以贯之的主题,

文化格局。

从秋日出发,于秋日再聚,

循着这一完整的艺术脉络,

能更清晰地看到比赛和音乐季交相辉映、

一校与一地彼此呼应、拔节而生的发展轨迹。

我们看到:

世界一流比赛的余韵更加绵长悠远。2024年,首届厦门国际钢琴比赛以精湛的专业标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构建起对选手综合实力的全景式考察。本次音乐季延续比赛的成果,以系统性的平台建设贯通“选拔—扶持—呈现”的全流程,让青年演奏家从竞赛的终点迈向艺术的新程——天赋在赛场上被发现,才华在舞台上被滋养,钢琴艺术在从竞技到共演的延展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世界一流大师的汇聚更加璀璨夺目。“让厦门成为国际巡演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站。”这是一句明确的发展方向,更是一所学校对一座城的庄严承诺。大师,是钢琴艺术发展的源头活水与明亮航标,以精湛的技艺与艺术的造诣引领着这门艺术的方向。每一次大师的汇聚,都是一次艺术高度的重申与更新。本届音乐季便是一条汇聚了源头活水的璀璨星河,充分展现中央音乐学院在钢琴艺术领域的专业引领力与国际号召力。阵容之盛、曲目之丰,照见当代钢琴艺术的全景与高度。从独奏、室内乐到协奏曲,演绎涵盖数百年钢琴艺术发展史各个时期、各类体裁与风格的经典之作。丹尼斯·马祖耶夫、尼古拉·卢甘斯基、罗伯托·普洛塞达、巴里·道格拉斯、陈萨等国际名家齐聚一堂,以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共同呈现钢琴艺术无比辽阔的当代气象。

钢琴音乐季的力量更加汹涌澎湃。为期9天的艺术旅程中,40余场活动环环相扣、日夜辉映,共同绘就了一幅贯穿教学、演奏、研究三大维度的艺术长卷。9场音乐会中,名家与新秀并肩登台;7场讲座、交流会与大师班层层展开,深度覆盖“教—演—研”的全链条、全生态,充分折射出中央音乐学院在推动钢琴艺术体系化建设的前沿视野与扎实作为。尤其是“琴屿论道”全国11所音乐学院系主任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标志着中国钢琴教育界又一次达成了从行业发展、育人观念到教学实践上的重要共识。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