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寥廓街道:深化文明实践服务 赋能老城避暑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5-11-14 10:41 浏览量:1
曲靖市麒麟区寥廓街道主动融入全省“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年行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优势,推动文明实践与旅居云南深度融合。寥廓街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立足避暑旅居服务需求,全力推动曲靖老城片区保护与开发,为老城避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曲靖老城位于寥廓街道辖区,是中心城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138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占地1.1平方公里。初建时的38条街巷保留着“四门错落不对开、巧布八条丁字街、九对巷道十字路”的独特结构,片区内2000余处近现代房屋建筑,不仅是城市沧桑变迁的鲜活印记,更是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曲靖人的城市记忆与乡愁,为发展避暑经济奠定了深厚的文化与空间基础。
在推动老城避暑经济发展过程中,寥廓街道首先从筑牢服务根基、优化旅居环境入手,提升老城避暑承载力。文明实践理念贯穿老城保护开发全过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原则覆盖规划、治理、服务全流程——改造前期,街道组织志愿者队伍走街串巷,完成房屋、土地、民意、历史文化“四调”工作,累计收集居民关于设施改善、业态引入的意见建议320余条,最终确立“保留历史风貌、保障居民生活、服务旅居游客”的核心原则,杜绝“大拆大建”。2023年起,街道系统推进糖行街等7条街巷的市政设施改造,完成通信电缆入地、高压管线迁改,彻底整治空中“蜘蛛网”;同步实施门头牌匾改造、景观墙面美化、绿植小品点缀及灯光亮化工程,显著提升街区风貌与空间品质。如今,搬走的老城居民陆续回归,创业青年纷纷扎根,市民群众主动走进老城,“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的良好效应逐步显现。围绕“文化+休闲+避暑”定位,街道还科学规划业态,重点引入非遗工坊、特色餐饮、文创书店等安静雅致的项目,限制高噪音、高污染业态,并合理布局停车场、旅游厕所、休闲座椅等配套设施,让老城既宜居,更宜游、宜憩、宜业。
活化历史文化、丰富体验场景,是寥廓街道增强避暑经济吸引力的关键举措。街道深度挖掘老城文化资源,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其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旅居体验:在文化阵地建设上,精心打造天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城民俗文化展览馆、地方党史馆、清廉文化馆等公共空间,其中民俗文化展览馆展出不同年代的老照片600余幅、老物件3000余件,成为游客了解曲靖、寻觅乡愁的“第一课堂”,自2021年6月投用以来,年均接待市民游客3万余人次;在历史遗存活化上,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赵樾故居、陈家大院、南门街贰拾叁号大院、黄家大院等老旧院落进行保护性改造,将其打造成集历史展示、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还在古街巷墙体绘制老城故事壁画,营造“一步一景、景中有史”的沉浸式游览氛围;在非遗文化传承上,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烙画、洞经音乐、舞龙狮等非遗传承与体验活动,不仅面向居民,更邀请避暑游客参与,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体验者,在互动中加深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成功将老城打造为首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需求,进一步擦亮了寥廓街道的避暑旅居服务品牌。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枢纽,构建起覆盖广泛的旅居服务体系,用精准化、个性化志愿服务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体验好”。在服务网络搭建上,天池社区、文昌社区等关键节点设立避暑旅居“暖心驿家”便民服务点,统一标识,提供免费热水、WiFi、休息、充电、阅读观影及旅游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延长老城民俗文化馆、赵樾故居等场所开放时间,丰富夜间文化活动,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动员老城片区社区幸福食堂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游客可享受与辖区居民同等的用餐政策,食堂门口还粘贴用餐告示,为游客办理就餐卡提供便利;同时做好辖区美物、美景、美食、美宿推介,动员商家举办文旅促销活动,维护市场秩序,及时处理投诉举报、调解矛盾纠纷,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在服务响应机制上,街道创新推行“六单工作法”,通过扫码登记、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动态收集游客、商户、居民需求,每月形成“服务菜单”,按志愿者特长精准派单,2025年以来累计响应需求120余件,满意度达98%,构建起高效的问题解决反馈闭环。在服务队伍建设上,成立涵盖讲解、环保、便民、秩序维护等功能的旅居志愿服务队,本地文史专家戴兴华等志愿者长期为游客提供深度讲解,讲述“老城故事”,被亲切称为“天池经纪人”,大幅提升了服务的文化内涵与专业性。
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成为寥廓街道推动避暑经济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业态升级方面,街道探索“旧院落+新经济”“老建筑+新消费”模式,引入市场主体盘活低效闲置房屋,发展文创、演艺、培训、酒吧、茶咖等特色业态,新兴业态数量从政府改造前的不足10家增至88家,目前月均新增10家以上,百年老店、精致小店、潮流新店多元共生,糖行街成功创成国家级慢生活休闲体验街区、省级旅游文化休闲街区,成为休闲打卡新热点;在特色活动方面,抢抓避暑经济机遇,挖掘老街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烙画、陶艺、舞龙狮、洞经音乐4个非遗传承平台,每年举办音乐节、“庭院剧场展演”、非遗表演、艺术集市等活动50余场次,提供“老街巷、新玩法、慢生活”的沉浸体验,日均吸引游客1万余人次,年均带动消费3000万元以上,2025年8月举办的曲靖老城新青年艺术集市,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创碰撞融合,接待游客60万余人,带动老城片区消费超500万元,探索出“文旅+集市+文明实践”的发展新模式;在文明实践赋能方面,街道将志愿服务、非遗传承等活动深度融入避暑经济,把静态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消费场景,让老城不仅是避暑胜地,更成为可感、可触、可消费的文化体验空间,成功将“流量”变为“留量”,绘就出文明滋养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老城复兴新图景。
曲靖市委文明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