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改编被赞“五好”!电影《音乐课》亮相广东电影推介会
更新时间:2025-11-14 21:57 浏览量:1
11月14日,由广东省电影局主办,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共同协办,广东省影视行业协会和广州市电影家协会支持,南方网、南方都市报社、南都娱乐、广东群星影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广东优秀电影观影推介会之《音乐课》专场在广州珠影星寰国际影城举行。
《音乐课》根据“全国模范教师”肖惠文真实事迹改编,由广东群星影业传媒集团、南方新闻网等单位出品,华表奖导演周勇执导,讲述了梦想成为竹笛演奏家的主人公周鸣(许之糯饰演)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乡村小学任教,最终决定扎根乡村、坚守音乐教育的感人故事。
当天,不仅有导演周勇、主演许之糯、肖淦尹和李响等电影主创出席推介会,电影原型肖惠文也来到现场,与观众分享《音乐课》的幕后故事。
1
扎根乡村的音乐教师
成电影创作灵感
《音乐课》的故事原型,是2025年9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公布的“全国最美教师”的获得者——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肖惠文,他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2017年,从惠州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他,毅然放弃了在广东优渥工作的机会,作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返乡任教,扎根偏远山村。面对山区学校资源匮乏、师资不足的状况,他不仅承担数学教学任务,还兼任音乐课。尽管一度因音乐专业难以施展而感到迷茫,但他很快结合地方特色找到突破口——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开展竹笛教学,把“竹笛教育”做成学校的“特色”,用音乐为孩子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八年间,他悉心引导600余名孩子制笛、吹笛,带领学生奔走于各类比赛现场,20多名学生斩获多项省市艺术奖项。
电影原型肖惠文现场演奏竹笛。
现场,肖惠文也分享了自己教学以来感受到的学生的变化。他表示,以前学生更多是学习主课,辅助课程也是以体育活动为主,可以说是没有真正接触过音乐,自从有了音乐课之后,学生接触的音乐形式更多,生活娱乐方式也更多。
而随着音乐课到来的舞台表演机会,对学生而言也是难得的体验。“面对舞台的机会,面对的人群多了,自己内心的这种自信感和自豪感也会随之增加。”肖惠文说,很多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都在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尝试,“我是能看到他们的自信增加了的,思维相对也会更开阔。”
2021年,《音乐课》的制片人兼导演周勇因工作路经泰和,偶然了解到肖惠文的故事。周勇深受感动,将这位年轻人回家乡做乡村音乐教育的事写成文发布在网上,引来了诸多媒体的报道。周勇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把肖惠文的故事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
电影制片人、导演周勇。
最初听到这个想法的时候,肖惠文觉得不可思议。拍电影不容易,大家心里没底,肖惠文还记得周勇问自己还会在这里待多久,他的回答是:虽然不知道电影是否会拍成,但他一定能坚持到周勇下次来。周勇也不负期望,他找来搭档黄胜一起写剧本,成功斩获第17届“夏衍杯”电影剧本征文奖项,一部以乡村音乐教育为主题的电影就此启动。
2
创作团队齐心协力
打造真实感电影
为将这部电影打造成精品,编剧周勇、黄胜不厌其烦,多次采访了肖惠文、该校学生和留守孩子的家长,挖掘、修改、润色;与此同时,剧组还在广州、南昌、泰和先后组织了四次剧本创作研讨会,近百位业内专家、教育系统教师参加了研讨会,为剧本把脉问诊,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剧本,剧本也历经十稿打磨,最后才确定开机。
为求真实,剧组还在泰和进行了海选,从2000名学生中选中了90多名孩子参加演员培训。周勇要求小演员开拍前要晒太阳,要染上乡下野孩子的“颜色”,要“土得掉渣”。泰和县破旧的小学旧址不复存在,剧组不得不把坑西畲族村委会改建成片中的“天湖山小学”,改造成六七年前的“校园”,做旧教室,还在20多个乡镇辗转寻找“旧课桌椅”。
“在我从业的24年里,这个电影是最难拍的。”周勇说,虽然《音乐课》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但拍摄过程也着实不易。剧组天天穿梭于泰和县水槎乡周边7个乡镇的乡间田野,山里住宿条件有限,天湖山一带离县城很远,剧组百余人分六七个驻地,调度非常不易,且山区信号微弱。
周勇回忆,当时拍摄正值深秋,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且山里气候变化悬殊,剧组大人都难以适应,还要照顾几十位小演员。作为取景地之一的天湖山,海拔1150米,路途险峻,陡峭崎岖,而为了拍摄山顶吹笛那场戏,剧组人员背着各种设备道具负重前行,还请来了蓝天救援队保驾护航,最终才顺利完成拍摄。“现在电影中呈现的山村美景、清澈的溪水、金黄的稻田等一幅幅乡村唯美画面,证明大家的努力是值得的。”周勇说。
作为电影中的核心角色周鸣的饰演者,演员许之糯也提前入组体验当地生活。在剧组拍摄的体验虽然条件不那么好,但对他来说也算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最开始我已经想到了山沟沟可能会很闭塞,但事实上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许之糯表示,当地的美丽景色让他觉得每天都像在画里生活。
电影主演许之糯。
此次饰演周鸣,是许之糯主动争取来的机会。他告诉记者,这个角色不仅是他很喜欢的真人改编,也跟他十分契合。“首先我也是学音乐的;第二我也在做表演和声乐老师;第三,我也有一个去乡村支教的梦想。”许之糯笑言,当见到肖惠文本人时,两人在外貌上也十分相似,“就像自己的亲弟弟那种感觉,很亲切,又聊得来。”
3
致敬乡村教育力量
用电影写出“五好”赞歌
从肖惠文在乡村小学的默默坚守,到周勇团队历时两年的匠心创作,再到银幕上打动无数观众的光影故事,《音乐课》的意义早已超越一部电影本身。
许之糯还记得一次他问起肖惠文,为什么会在一个偏远乡村坚持这么久,肖惠文回答他:“我觉得他们需要我。”
这让许之糯十分感动。而扎在深山里和孩子们每天在一起拍摄的时光,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圆许之糯的“支教梦”。“山里面真的会缺少这样的老师,缺少各方面的人才,但大山里这些孩子就是非常天真可爱。”
许之糯表示,他很希望这部电影被更多人看见,让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进来。“不必像肖老师那样一直待着,可以待一段时间,大家轮着来,不断有新鲜血液进来。”许之糯说,这不仅能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广阔的世界,对于年轻人来说也会是一次珍贵的经历,“我觉得特别是读师范的老师去到那,会觉得特别有价值感,那些孩子们也会非常珍惜。”
电影主创在推介会现场。
看完以自己经历改编的电影成片,肖惠文也感慨颇深。“我觉得观众也能够从电影中感受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能够在乡村学校坚守下来是多么不容易,而且我们乡村的孩子是需要这种更多的新鲜血液能够灌输进来,能够带他们去看一下更好的更美的世界。”他说。
在片中饰演高中校长的演员李响在推介会表示,自己看电影的时候也数次热泪盈眶。“咱们当下中国缺少的乡村教师,缺少人才,乡村的孩子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真的渴望也希望得到被关爱,被关怀,能学习到。”他现场呼吁,有识青年能积极地投身到乡村的教育中去。
电影自去年10月15日公映后,以其细腻温情的叙事、真实动人的情节和清新唯美的视听呈现被观众称之为“五好”电影:“好笑、好哭、好真、好暖、好美”。推介会现场,有来自水槎乡的观众哽咽表示,电影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电影里的风景就是自己儿时读书时看到的景色。“我们小时候很少上音乐课,乡村的小孩以前没有见识,有一位这样的老师在那里真的很难得。”她表示,当地人都很熟悉肖惠文的事迹,并引以为傲。
观众沉浸观影。
《音乐课》不仅剧本荣获第17届夏衍杯电影剧本“成长电影剧本”奖,也在2024年成为广东省电影局优秀推介影片,并于2025年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民族电影展,获“展映优秀影片”,还入围了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等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民电影节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活动。
“这个电影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更多地知道乡村教育的状况,呼吁大家都来关注乡村儿童的心理。”周勇说,他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能关注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我们也呼吁更多老师到乡村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