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中外参赛作品近1500份!“未来有数”数字音乐大赛成果展暨颁奖展演举行

更新时间:2025-11-15 19:22  浏览量:1

以声波模拟物质世界的跃迁状态,描绘科学邂逅艺术创造的交融之美。11月15日下午,虹口区滨港商业中心LG2层分外热闹,电子音乐获奖作品《声子跃迁》拉开了“未来有数”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数字音乐大赛颁奖展演的帷幕。

当天揭晓了原创类及非原创类数字音乐作品创作奖、多媒体类数字音乐作品创作奖等多项奖项,并启动“未来有数”数字专辑歌单线上发行仪式和赛事优秀作品厂牌签约仪式。

从传统走向未来

本次大赛以行业前瞻视野为市民搭建创新型赛事平台,凭借“社会化参与、生活化设计、数字化呈现、品牌化传播”的全新模式,引领市民深度参与城市数字生活构建,彰显上海数字活力与文化创新力。

大赛分为原创类数字音乐作品、非原创类数字音乐作品、AI类作品和多媒体音乐作品四个赛道,共收到中外参赛作品1489份,作品类型多样,展现了多元化的创作特色。其中,00后参赛踊跃,占比将近40%。年纪最小的参赛者仅9岁,最年长的参赛者69岁。东方广播中心动感101副总监、评委罗毅说,赛事在市民中推广了数字音乐,展示了参赛者的创造力和数字音乐之美,很有意义。

在参赛作品中,国风电子音乐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奖作品《竹漪流韵》取材自上海青浦地区非遗田山歌《春播》,以竹笛、二胡、琵琶与中国传统打击乐为主奏乐器,结合电子音乐与原声乐器,以传统农具“筒车”为叙事核心,构建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江南田园图景。作者陈思翰是上海音乐学院三年级学生,广东潮汕人,来到上海求学后,对上海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特地去青浦采风,用青浦民歌作为自己的创作元素,还收集了大自然的风声、水声和鸟声,将民族旋律与现代电子节奏融为一体,使音乐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听感。评委们认为,他的作品体现了青年人对地域文化的再创造,展示了在新技术语境下,非遗音乐当代表达的力量。

黄正方今年69岁,是最年长的参赛者,也是大赛中唯一一位超过60岁的选手。由他作曲,词人张海宁作词的歌曲《海水她还在海上蓝》获得原创类数字音乐创作奖。黄正方退休前是东昌中学音乐老师,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使用数字音乐技术制作,“当时软件比较少,没有现在多,功效也没有现在好”。他介绍,这次自己写出谱子,用软件听音效、出小样、在电脑上配器,连歌都是找一位爵士风格的虚拟歌手演唱的。“数字音乐面向未来,是潮流所向。”

“我是弄堂的少年。十五岁的眼眸,装满新鲜,清晨的豆浆,弄堂的寒暄,穿梭石库门……上海的故事写在每一天。”年仅16岁的王一非获得“未来之声”奖项,他的原创歌曲《我爱这上海》歌词真挚、画面感强,勾勒出市井日常与“梦想疯长”的时代图景。王一非就读于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从小喜爱乐器,学过架子鼓,又自学了键盘、吉他和贝斯。小时候他经常去爷爷奶奶居住的老弄堂玩,弄堂是他心中老上海的“根”。在创作这首曲子时,他不仅采样了外滩的钟声,还去网上找了电车的“叮叮当当”声和老弄堂的吆喝声来配乐,让这首歌从词到曲都“很上海”。大赛中,与他同龄的周宇遥和周子煜,凭借作品《人生唱片》和《Good Mars》同获“未来之声”奖,二人还荣获原创类数字音乐作品奖。

模糊专业与非专业的界限

大赛还吸引了不少海外音乐人投稿。来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米格尔·洛佩斯是拉丁音乐界享有盛誉的班多钮手风琴与吉他演奏者。当天携其乐团圣塞西莉亚三重奏连线参演“未来有数”成果展,带来参赛的探戈作品《La Noche Adentro》(《夜晚深处》)。这首作品以古典探戈与哈巴涅拉节奏为基础,旋律婉转、情感深沉,既保留了传统探戈的节制与优雅,又融入当代抒情表达。歌词则以西班牙语书写,讲述了无法遗忘的爱与孤独的守望。加拿大温哥华的华人音乐人边敬棠是温哥华中国高校校友合唱团的主要创作者与指挥之一。他以多年海外生活的文化体悟与艺术积累,创作了原创合唱作品《和声里的故土与远方》。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滨港商业中心一楼大厅数字音乐大赛成果展同期展出优秀参赛作品,展览通过“序言、声生不息、声而不同、音境漫游、乐聚于此”五大展区,将赛事成果与互动体验深度融合。在现场的多媒体数字装置中,能看到全音域数字高保真音箱、家用吉他装置架等物件。其中,奉贤区徐笛箫的交互式乐器“沙漏Ⅲ:震音”吸引了不少人,作品通过3D打印和arduino机械装置设计,造型自上而下分别为鼎、罄、卦等青铜器元素,通过现代科技方式展现传统音乐之美。

罗毅说:“数字音乐技术的使用,尤其是AI的使用,模糊了专业和非专业的界限,专业者可以让自己的音乐作品更加精进,非专业者能从中找到深度体验音乐的乐趣。”幼儿园教师王丹凤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为了用更活泼的方式将知识教给孩子们,她经常会“创作”一些实用歌曲,为此学会了使用AI来作曲。她的参赛作品《沪上云起》以“城市记忆与人文温度”为主题,用吴侬软语勾勒出上海风情画卷,将“黄浦浪淘千年光,明珠塔尖摘月亮”的意象化作音乐叙事。王丹凤说,这首歌的歌词主要是自己写的,作曲是AI作曲,但要经过反复匹配才能产生满意的作品,“人的创造力很重要”。

赛事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指导,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共同主办。

栏目主编:施晨露 图片来源:赖鑫琳摄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