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界泰斗钱亦平逝世,住院仍改论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20:56 浏览量:1
11月16日,音乐界一座灯塔熄灭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钱亦平教授,79岁,走了。这个名字或许对圈外人有些陌生,但在音乐学的殿堂里,她就是亲手砌墙、铺路的人。
她出身不凡,父亲是泰斗钱仁康,那个被誉为“音乐活字典”的男人。但她没有选择活在父亲的光环下,而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硬核”学术路。从上音附中到留校任教,再到远赴莫斯科音乐学院进修,她的人生轨迹,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发展史。
她的课堂是上音的一块“金字招牌”
。作品分析、大型曲式,这些能把人绕晕的理论,她总能讲得通透。她写的书,是无数音乐考研党书桌上的“通关秘籍”,一本《音乐作品分析教程》就够啃上大半年。她带出了70多个研究生,其中26个博士,如今都成了全国各地音乐院校的中坚力量,院长、系主任比比皆是。
她对学生,是出了名的“上心”。即便躺在病床上,手里还攥着学生的论文,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这份执着,早已超越了师生情谊,更像是一种手艺人的传承。退休后,她又转身扎进社区,义务教老年人弹钢琴。看着一群白发苍苍的学生,她笑得比谁都开心。音乐在她这里,没有门槛,只有热爱。
钱亦平的一生,像一首严谨而温暖的复调音乐。主旋律是学术的严谨,副旋律是育人的温情。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她的离去,是一个时代的句号,但她留下的乐章,将在无数学生身上继续奏响。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这样“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又或者说,我们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