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区:赛事为媒联动两岸 挖掘音乐唱作新星
更新时间:2025-11-20 18:14 浏览量:1
集美星巢越中心。林志杰摄
歌手在位于集美学村的龙舟池畔进行表演。林志杰摄
面向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发起青年音乐唱作“征集令”,集美奏响“青年友好”产城融合新乐章。近日,“星光海峡”音乐视听产业平台暨2025“听见集美”青年音乐人唱作大赛官宣启动,拉开一场立足厦门、联动两岸、面向国际的青年音乐盛事大幕。
活动由集美区人民政府、中共集美区委宣传部指导,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厦门世纪环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打造,并联合晓峰演音音乐集团、太合音乐旗下“百礁音乐文化”、台北“给乐音乐”以及来自越南、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的多家知名音乐厂牌共同发起,以赛事为媒,为优质青年唱作人打造“出圈”舞台。
作为两岸融合发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与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区,近年来,集美区立足对台优势、学村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音乐产业、演艺经济,此次大赛正是集美区深耕音乐领域、搭建两岸青年交流桥梁的一次重要实践。
作为赛事的产业化延伸,集美还计划打造“星光海峡”音乐视听产业平台,构建集创作制作、出版发行、版权代理、综合经纪、演出投资等五大核心业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开放平台,助力厦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两岸流行文化中心。
关注
八大赛区突破地域局限 奖项设置涵盖全产业链生态
据悉,本次大赛突破传统赛事地域局限,在海峡两岸的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台北,东南亚的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设置八大赛区,构建起“两岸5城+东南亚3城”的国际化征集网络 。
从赛程安排来看,大赛正在分阶段有序推进:11月启动原创作品征集,面向35周岁以下青年音乐人,不限曲风、不拘题材,鼓励创作者以音乐为笔,书写对生活、对两岸文化、对时代的感悟;12月完成各赛区决赛,通过专业评委现场评审与线上人气投票结合的方式,选拔出各赛区优秀选手晋级总决赛;2026年1月,年度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将在厦门集美举办,届时将汇聚海峡两岸和多国青年音乐才俊,上演高水准的音乐唱作盛宴。
值得关注的是,大赛还设置了作词、作曲、编曲、最佳音乐人、最佳人气奖、最佳表现奖6个单项冠军奖项,打造创作、发行、经纪等全产业链生态。据介绍,四强选手将全部纳入 “星光海峡产业平台种子库”,优先对接顶尖唱片公司、专业演出机构等行业优质资源,打通音乐产业合作通道。获奖作品将集结成《听见集美》合辑,在网易云音乐、StreetVoice(街声)等两岸音乐线上平台发行,选手可参与版权收益分享,并让创作“被世界听见”。
“我们希望通过赛事打破地域壁垒,让各地青年音乐人在同一个舞台上交流学习,也让集美成为他们实现音乐梦想的起点。”主办方表示,为进一步扶持青年音乐人成长,“星光海峡”音乐视听产业平台将同步推出青年音乐人工作室孵化机制,通过资源整合、演出经纪、版权运营等多元方式,为有潜力的音乐人提供长期支持,助力其实现从“作品出圈”到“个人成长”的全方位发展。
亮点
音乐演出丰富多彩 集美实现多元优势互补
从学村歌声到海峡乐章,集美区正以音乐为纽带,搭建促进两岸青年交流的舞台,吸引流行文化、音乐产业要素不断聚集。
到嘉庚体育馆追明星演唱会,在星巢越中心听民谣、说唱歌手的Live house(现场演出),去嘉庚剧院欣赏高雅音乐剧,在十里长堤、龙舟池还能“偶遇”街头艺人、校园歌手的即兴表演……在集美,各类音乐演出几乎全年无休,丰富的音乐文化产品、消费场景形成多元优势互补。
“听见集美”厦门集美学村周末音乐会、“纯真年代”校园民谣经典音乐会、海峡论坛·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季……近年来,多场音乐活动在集美接连举办,吸引大批两岸音乐人齐聚一堂、交流创作。
大力发展音乐产业,与集美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的定位高度契合。集美聚集了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十多万名青年学子,其中包括华侨大学音舞学院、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等多所音乐院校,为辖区流行文化和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核心的受众群体、消费市场和创意人才。辖区还拥有软件园三期等产业园区和大量IT青年人才,为积极探索AI创作、数字音乐版权等赛道提供技术支持。
从提供观演消费的文化场所,升级为提供创作机会和发展可能的产业热土,集美正努力将庞大的青年“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留量”,助力厦门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
主办方表示,随着赛事的推进和“星光海峡音乐视听产业平台”的持续运作,一批具有潜力的青年音乐人才和优质音乐作品将从这里起飞,贴上“集美出品”的标签,走向华语乐坛乃至世界舞台。(记者 应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