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月活连活掉 5.5 亿,精耕老用户成趋势,未来增长靠什么?
更新时间:2025-11-22 01:17 浏览量:1
哈喽,大家好,小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腾讯音乐这桩有点“矛盾”的生意,2025年Q3财报刚一出炉,不少人都被亮眼的数据惊到了:营收84.6亿元,同比增长20.6%,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27.7%,这业绩妥妥证明音乐流媒体能赚大钱。
可有意思的是,资本市场根本不买账,财报发布第二天股价就暴跌10.69%,9月以来累计跌幅快到30%了,这一涨一跌的反差,恰恰戳中了腾讯音乐最核心的痛点:月活用户连年走低,却靠着深挖存量用户维持增长。
要是只看财务数据,腾讯音乐这两年的进步确实肉眼可见,甚至把曾经的“老师”Spotify都甩在了身后,要知道早年腾讯音乐刚起步时,还照着Spotify的付费模式抄作业,靠砸钱买独家版权讲故事。现在它早已跳出单一付费框架,走出了自己的盈利路子。
在订阅业务上,腾讯音乐玩起了分层套路,除了基础会员,更贵的超级会员成了重点发力方向,杜比音质、专属皮肤、数字专辑抢先听这些权益,精准抓住了对体验有要求的用户。2025年中推出的粉丝互动产品Bubble更狠,28元每月的价格,让粉丝能第一时间收到偶像的消息,把粉丝经济玩得很透彻。
不止于此,腾讯音乐还把手伸到了上游产业链,2025年Q3的非订阅收入飙涨50.61%,达到24.7亿元,这背后是它给权志龙、薛凯琪等艺人办的一场场巡演在发力,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盈利能力直接碾压Spotify,Q3毛利率43.5%,比Spotify高11.9个百分点。
经营利润率32.03%,领先对方18.43个百分点,不过亮眼数据的背后,其实藏着增长逻辑的转变,这种“向内挖潜”的盈利模式虽然短期见效,但根基得靠用户撑着,可腾讯音乐的用户基本盘正在松动。
腾讯音乐的业绩增长,更像是在“节流”而非“开源”,因为它的用户规模早就不涨反跌了,2025年Q3的在线音乐月活只有5.51亿,同比跌了4.3%,这已经是连续16个季度同比下滑,旗下几个App更是集体遇冷,酷狗、酷我月活跌幅都在8%左右,全民K歌更是骤降16.6%。
付费用户的增长也没了往日势头,虽然Q3付费用户到了1.26亿,同比涨了5.6%,但这增速已经连续8个季度在下滑,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新用户难拉,腾讯音乐只能把算盘打到现有用户身上。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价和推高端会员,2023年QQ音乐两次涨价,基础会员连续包月从13元涨到15元,自动续费价更是涨了31.58%,靠着这套操作,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涨到了11.9元,同比增了10.2%。说白了,就是让现有用户掏更多钱,撑起业绩增长。
腾讯音乐月活下滑,除了流量红利见顶,更直接的原因是字节跳动带着汽水音乐杀了进来,2025年9月,汽水音乐月活已经到了1.2亿,同比暴涨90.7%,番茄畅听音乐版增速也不逊色,这增长速度简直是踩着油门往前冲。
汽水音乐的杀手锏很简单:低价+算法,和腾讯音乐动辄十几二十块的会员费不同,汽水音乐不仅定价低,还经常送免费VIP,精准抓住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要知道,酷狗、酷我原本的基本盘就是下沉市场的免费或低价用户,这下直接被汽水音乐分流了。
更让腾讯音乐头疼的是算法优势。打开汽水音乐就能像刷抖音一样听歌,用得越久,推荐越精准。这种“千人千面”的体验,比单纯的曲库堆砌更能留住用户,而且现在独家版权壁垒已经被拆除,腾讯音乐没法再靠砸钱买版权堵对手的路了。
这和当年打败网易云音乐的处境完全不同,当年抖音靠算法打败了微视,现在历史似乎在重演。没有了版权护城河,面对算法驱动的汽水音乐,腾讯音乐的守擂战变得格外艰难。
不过咱们也不用太唱衰,市场竞争从来都是倒逼进步的动力,腾讯音乐手上其实还有不少牌:它有多年积累的内容生态,能策划大型巡演、扶持原创音乐;也在尝试AI技术优化用户体验,比如AI生成歌词卡、无感切歌等功能。
如果能把这些优势和增量用户挖掘结合起来,比如借鉴对手的算法优势,同时守住高价值用户的核心需求,未必不能找到新的增长曲线,而且汽水音乐的崛起,本质上是把更多“沉默用户”拉进了音乐消费市场,反而扩大了行业底盘。
说不定未来这些用户消费升级后,还会回流到注重版权和深度体验的腾讯音乐,说到底,行业没有绝对的赢家,良性竞争最终会让产品更贴合用户需求,这对咱们听歌的人来说,反而是件好事,腾讯音乐的下一步怎么走,值得咱们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