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音乐家马思聪被迫出走海外,一首《思乡曲》让他魂归故里

更新时间:2025-11-22 11:25  浏览量:1

1912年5月7日,马思聪在广东海丰一个寻常家庭呱呱坠地。谁会料到,这个孩子日后会在中华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cJKgVOoE

十一岁那年,小马思聪就远渡重洋,踏上了巴黎求学的征程。南锡音乐学院里,他从零开始,每天泡在琴房里挥汗如雨。巴黎的音乐殿堂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作曲,琢磨演奏技法。那些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作品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各种演出场合让他见识了真正的音乐魅力。

1932年归国时,这位年轻人已经满腹经纶。他看到了中西音乐结合的无限可能。1935年,《摇篮曲》问世,虽然反响平平,却为他积累了创作经验。1937年,《思乡曲》横空出世,那婉转悠扬的琴声直击人心,把那个年代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电台里反复播放着这首曲子,不知多少人为之动容。

接下来的几年,马思聪的创作灵感如泉涌般爆发。《西藏音诗》里,他把藏区的民歌精华巧妙地编织进自己的音乐语言中。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则展示了他日趋成熟的作曲功力。

新中国的成立为马思聪带来了新的使命——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他慧眼识珠,亲自挑选林耀基、盛中国这样的音乐苗子,为他们设计专属的成长路径。这些孩子后来都成了中国小提琴界的中流砥柱。他还把学生送到苏联深造,亲自护送傅聪征战肖邦钢琴大赛,陪伴刘诗昆闯荡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为中国音乐人才走向世界搭桥铺路。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也是他的手笔,这首激昂的旋律陪伴了几代少年儿童的成长。他的天赋在于能够把高深的音乐理论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思乡曲》那温柔的音符至今还能让海外华人热泪盈眶。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966年。一夜之间,这位德高望重的音乐家变成了被批斗的对象。《思乡曲》从电波中销声匿迹,家人也跟着遭殃,妻子天天写交代材料,孩子们在学校挨打受骂。家门被封得严严实实,只能从一个小洞钻进钻出——这样的日子让一个艺术家怎么活下去?

马思聪的出走实属无奈,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音乐生命。1967年初,他以治病为借口南下广州,随后一家四口冒险偷渡香港,辗转来到美国。虽然被扣上了叛逃的帽子,但他在美国拒绝了政治庇护,纯粹靠教琴和演出养家糊口,这足以证明他的本心。

费城的小公寓里,马思聪依然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眷恋。房间里挂着中国字画,生活用品都是中式的,他经常为华人社区演奏《思乡曲》,那熟悉的旋律让无数异乡人泪湿衣襟。1976年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传来,他在家中黯然神伤,对祖国的牵挂从未因距离而消减。

1985年,祖国为他平反的电话让他激动万分,可此时的他已是风烛残年,归乡之路遥不可及。1980年,他完成了歌剧《热碧亚》,1985年还和妻子到欧洲巡演,直到身体彻底垮塌。

1987年5月20日,马思聪在费城医院悄然离世,案头还摆着未完成的《思乡》手稿。他生前叮嘱家人把骨灰送回故土,2007年,他的遗愿终于达成——骨灰运回广州安葬,墓碑上镌刻着《思乡曲》的音符。这位音乐巨匠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爱国情怀,纵然被迫漂泊海外,心却始终与故土紧紧相连。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