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里响起了江南丝竹!这些优秀乐团齐聚长宁……
更新时间:2025-11-23 17:08 浏览量:1
昨天(11月22日)下午,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非·长’好物自然生活集——长三角江南丝竹展演交流活动”在百联西郊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七大优秀乐团轮番登场,老中青三代表演队伍共同为观众奉献了一场高水平的传统音乐盛宴。
本场演出在天山华韵乐府带来的《行街》中拉开序幕。欢快流畅的旋律,生动活泼的节奏,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演奏者们精湛的演奏技艺,将江南丝竹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泾老年国乐社团队平均年龄76岁,最高年龄93岁,被誉为上海市民间派江南丝竹“活化石”团队。献上的《相逢》,以其醇厚深情的音色,表达了对这场文化盛会的美好祝愿。这些老艺术家们虽然年过花甲,但对艺术的热爱丝毫不减,他们的精彩演出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来自江苏太仓五洋丝竹乐团的《春花秋月》,将江南水乡的温婉诗意完美呈现。乐团领队介绍:“这首曲子是我们太仓江南丝竹的代表作,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演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这门传统艺术。”
浦东三林镇江南丝竹乐团演绎的《梅花引》,以清雅脱俗的韵律,展现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格。乐曲中蕴含的海派文化包容性,令人印象深刻。
周家桥同周民乐队带来的经典曲目《三六》,气势恢宏,技法纯熟。这首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经典作品,在他们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赢得满堂喝彩。
浙江安吉忆江南民乐坊演绎的《茉莉花》,将演出推向了一个小高潮。熟悉的旋律引发全场共鸣,不少观众随着优美的节奏轻轻哼唱,现场洋溢着温馨愉悦的氛围。
自长宁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当天,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艺术实践基地挂牌建成以来,经招募,吸引了不少年轻民乐爱好者加入。随后短短数月,通过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江南丝竹项目保护传承基地上海音乐学院昕悦江南丝竹组合创始人成海华教授,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上海熏风丝竹乐社社长蒋薇老师的接力培养,非·长江南丝竹青年国乐社正式成立。
此次演出中,非·长江南丝竹青年国乐社压轴登场,以其朝气蓬勃的演出为整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这些年轻乐手们平均年龄不到25岁,却已展现出相当专业的艺术造诣。“我们希望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年轻人的视角,让江南丝竹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正在尝试将传统曲目进行符合当代审美的新编,让更多年轻人喜爱上这门传统艺术。”青年国乐社团长说。
当天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欣赏并参与其中——小朋友在乐器展示区好奇地触摸古筝的琴弦;音乐爱好者在演出间隙向乐手请教笛子的吹奏技巧;还有市民一边聆听悦耳的丝竹乐曲,一边在同期举行的“非·长”好物自然生活市集体验非遗项目。“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前来参加活动的李女士说,“孩子们不仅看到了精美的非遗作品,还亲身体验了石雕制作过程,更欣赏到了高水平的民乐演出。这种全方位的文化熏陶令人难忘。”
据悉,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非遗展示的局限,创新性地将市集体验与艺术展演相结合,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立体化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据统计,三天活动约吸引参观者近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及儿童占比超过三成。“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非遗、传统潮起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传播方式,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来源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撰稿:甘力心
编辑:史焕焕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