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教基本功,拉响“警报”
更新时间:2025-11-24 10:47 浏览量:1
文 | 王一舒
11月5日至7日,首届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音乐教育方向专业实践能力展示活动在东北师范大学(下称“东北师大”)举办。来自全国4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93名选手齐聚长春,通过课堂合唱教学视频片段分析与教学问题解决、课堂合唱教学片段现场展示与陈述答辩两大环节,充分展现了我国音乐教育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成效与专业特点,同时也显露出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亟待提升
本次活动由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活动主要依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0版)及《艺术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要求,聚焦真实歌唱教学场景,重点考查选手指导多声部歌唱的能力,整体分为两大核心环节。
在课堂合唱教学视频片段分析与问题解决环节,全程60分钟采用闭卷“听辨笔试”形式。选手需围绕中小学多声部歌唱教学,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现场分析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恰当的音乐教学方法提出解决方案,综合检验其教学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
一些选手表现出色。而一些选手对合唱中人声的辨别度不够,如对音的高低、节奏、音色融合度辨别不够;分析原因时,有些选手找不到造成合唱音高不准、节奏不统一的原因,分析不出原因也就无法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问题二:
教师应有的基本功训练不足
活动以第一环节成绩为遴选依据,择优确定6名小学组选手、10名初中组选手进入课堂合唱教学片段现场展示与陈述答辩环节。
选手们在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经开)小学部四年级、初中部八年级的自然班,开展真实课堂教学展示。选手现场抽签确定曲目,完成20分钟的现场教学与10分钟的陈述,重点说明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法,全方位呈现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
教学展示环节重点考查学生在合唱教学中的全面成长与真实获得,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投入,关注学生对音乐活动的持续专注力、演唱与互动中的主动参与意愿,以及自然流露的情绪状态与艺术热情;关注学生的知识内化与能力展现,包括考查学生对歌曲节奏、音高、风格等音乐要素的准确理解与掌握,声部内音色统一、声部间协作平衡的合唱技巧,以及通过力度、速度、音色细腻变化呈现的艺术表现力与文化理解力。
课堂合唱教学片段现场陈述答辩环节重点考查教师基于学生现场表现进行诊断、分析与优化的综合教学能力。具体包括:能否准确识别学生在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合唱协作(如声部平衡)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能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度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能否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突破难点,提升合唱表现力与审美素养。
评委会成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童昕教授在总结点评中提出,这些选手未来大多会成为中小学教师,选手们在两个展示环节呈现出的问题表明,当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音乐教师基本功,尤其是基本功在真实教学中的应用重视不足。例如,部分选手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范唱跑调、无法与学生协作完成两声部演唱、伴奏和声出错、不会移调伴奏、缺乏有效教学方法导致活动低效等问题。她认为,高校唯有在培养过程中直面问题、深入反思、切实解决,才能不断提升音乐教育方向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推动我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音乐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为培养具备扎实专业技能与良好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全国高校音教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举办
近日,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3所高校356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
此次基本功展示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师范大学承办,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展示内容包括学生教学展示(微课)、指导教师现场教学展示(说课)、专业技能展示、审美和人文素养展示、社会实践等。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说,本次基本功展示是对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情况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摸底,是推动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