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上海台少儿主持,父亲是音乐人;母亲是导演,13岁女儿好像她
更新时间:2025-11-25 13:08 浏览量:1
你小时候守着电视等“欢乐蹦蹦跳”开播,现在刷短视频刷到“小荷姐姐”四个字,是不是瞬间被拉回小板凳前?
别急着感慨岁月,她根本没下线,只是换了个战场继续陪娃。
我上周去静安一个幼儿园做采访,老师直接甩给我一段视频:56岁的小荷姐姐蹲在操场,穿件起球的牛仔外套,跟一群娃比赛吹泡泡,输的人要学小狗叫。
镜头外没人知道,她前一天刚拿到SMG的监制工牌,第二天又要飞去云南给乡村小学装美术教室。
时间被她切成碎片,每一片都写着“孩子优先”。
很多人以为她2011年结婚退圈是去当富太太,真相是:她生娃那天还在背台本,月子里把《天线宝宝》脚本改写成沪语版,录给病房里其他娃听。
女儿满月,她抱着娃去考华东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学研修班,老师说她“喂奶姿势比PPT翻页还熟练”。
现在15岁的何沐阳能把儿童语言发展论文写到二等奖,全靠小时候把演播室当游乐场,别的娃玩积木,她玩提词器。
去年12月她领“少儿电视终身成就奖”,领奖台比《欢乐蹦蹦跳》当年的泡沫板高不了多少。
她第一句:“别给我鼓掌,给还在农村没电视看的娃鼓。
”台下瞬间安静。
三天后,她把奖杯快递到云南昭通,直接变成某村小“读书角”的压纸器,压的是她手写的“阅读存折”模板,娃每读一本书可以换她录的一段睡前故事。
你以为她复出只是露个脸?
人家早把主持人身份升级成“内容包工头”。
新节目《成长实验室》让娃用可乐火箭测空气阻力,用卫生巾做人工雪,预算表被她砍得比脸还干净:“一张A4能搞定的实验,绝不上道具。
”她甚至把AI虚拟人拉来当助理,现场翻车也照播,弹幕笑疯:“小荷姐姐还是当年那个把毛毛虫放自己手上给娃看变蝴蝶的狠人。
”
商业部分她也玩出了烟火气。
跟豆豆开的“荷豆时光”工作室就在老沪弄堂里,门口晾着娃的画,屋里堆着二手录音设备。
喜马拉雅签他们,不为别的,就冲她们能把“垃圾分类”写成Rap,让娃追着垃圾车唱“湿垃圾要破袋,干垃圾say goodbye”。
投资人问她回报率,她甩一句:“先让100万个娃学会自己扔尿布,再跟我谈钱。
”
我临走问她:“还打算蹦跶几年?
”她正给手机里的云南娃回语音:“等小何同学考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村里,我就退休。
”语音那头娃喊:“小荷姐姐,大学是啥?
能吃吗?
”她笑得像1996年的那个夏天:“能吃,管饱,管一辈子。
”
所以你别担心童年滤镜会碎,她压根没把自己供起来。56岁,她还在用破牛仔裤兜住所有娃的疑问,用一张被泡泡水打湿的台本,继续写那句三十年没变的台词——“小朋友们,明天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