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山音乐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虹口这所150年历史的学校“上新”了~

更新时间:2025-11-25 13:55  浏览量:1

上新啦~

虹口这所有着

150年历史的学校“上新”!

近日,上海音乐学院虹口区北虹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上音北虹”)历经两个月升级改建,四大融合历史底蕴、海派文化与现代功能的特色空间正式投入使用。

此次焕新的四大空间,将150年校史、海派文化与现代教育需求深度绑定,让每一处角落都成为育人载体。

01

1874芳济里广场

位于南浔路285号主入口的圆形广场,以地砖镌刻的“1874”建校年份为核心标识,“芳济里”之名既呼应前身“圣芳济学院”的历史渊源,也寄托“芳草茵茵、人才济济”的期许。

作为师生日常必经之地,这里不仅是校园交通枢纽,更成为开放的校史课堂——脚下的数字串联起从教会学堂到现代名校的变迁,身旁的环境浸润着百年积淀的精神内核,时刻提醒每一位北虹人传承“自强不息、日新又新”的校训。

02

和鸣坊

毗邻操场的“和鸣坊”,取名源自《左传》“凤凰于飞、和鸣锵锵”,象征艺术创作中的和谐共鸣。

这里既是北虹W・E学生乐团的全新排练与演出场地,展现学校传承百年的管乐艺术发展历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创意工坊。从日常排练到艺术沙龙,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实践,空间设计呼应了学校自圣芳济时期就重视的音乐、艺术课程传统,让学生在协作中涵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校庆上展现的艺术教育成果一脉相承。

03

连接钟楼与日新楼的连廊,变身沉浸式“尚音弄”海派艺术长廊。设计灵感源自虹口区丰富的历史文脉,墙体复刻了德邻公寓、左联纪念馆等经典建筑元素,将“海纳百川”的上海精神具象化。

漫步其中,既能感受百年北虹与虹口城区的深度联结,也能在日常动线中实现“建筑可阅读、文化共传承”,让海派文化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隐性课程,呼应了学校150年来与城市共生共长的发展轨迹。

04

巧工坊

作为本次升级的亮点,“巧工坊”涵盖两处创新实验室,彰显学校“科艺融合”的育人方向。

日新楼二楼的“舞美创新实验室”聚焦海派木作,融合3D打印技术,支持学校剧团舞美设计与道具制作。四楼的“音乐创新实验室”则为学校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的重要成果,集音乐创编、录音制作为一体,并配备独立“静音仓”钢琴房,为热爱音乐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创作与练习空间。

上音北虹的前身是1874年设立的圣芳济学院。最初由法国天主教会在金陵东路四川南路路口设立,是近代中国最早开展音乐教育的学校之一。1884年,学校迁入虹口南浔路现址,上海道道台邵友濂赠送的西洋机械钟被安置于法式洋楼三角屋顶,成为周边地标。

百余年间,学校历经多次革新——1953年转为公办更名为“上海市北虹中学”,2003年定名为“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2024年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揭牌纳入虹音艺术教育集团,构建起贯通式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2024年9月21日,上音北虹举办了“百圩北虹、日新又新”150周年校庆庆典。文脉绵延的150年里,学校人才辈出,朱穰丞、贾立夫、郑洞天、高博文、马伊琍、孙俪、王幸、张蒙晰等,从这里走出,成为艺术界的璀璨明星。

150年办学中,上音北虹坚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传统,确立了“以美立人”的教育理念。学校特色明显,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荣获了“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首批戏剧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上音北虹表示,此次校内空间的更新不仅是校园物理环境的提升,更是学校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希望师生在这些富有文化内涵与功能性的场所中激发潜能、发展特长,共同书写北虹发展的新篇章。

场馆介绍
中山公园音乐堂座落在松柏森森,亭古廊长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它东眺天安门,西毗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更映衬了神圣音乐殿堂无尽的魅力。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中华路4号
乘1、4、5、10、22、37、52、726、728、802路等天安门西站下车或地铁1号线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