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康复很痛苦?听音乐就能好很多!
更新时间:2025-11-25 15:13 浏览量:1
在德里一家医院,一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戴着耳机听音乐。
在印度首都德里一间手术室刺眼的灯光下,一名女子一动不动地躺着,外科医生们正准备切除她的胆囊。
她处于全身麻醉状态:失去意识、感觉丧失,并且完全静止不动。麻醉药物混合使用,可以诱导深度睡眠、阻断记忆、减轻疼痛并暂时麻痹肌肉。
然而,在监护仪的嗡嗡声和手术团队有节奏的忙碌声中,她戴上的耳机里却传来悠扬的笛声。
即使药物使她大脑的大部分活动停止,她的听觉通路仍然部分活跃。当她醒来时,由于她所需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和阿片类止痛药)剂量低于未听音乐的患者,因此她会更快、更清晰地恢复意识。
至少,德里莫拉纳·阿扎德医学院和洛克·纳亚克医院一项经同行评审的最新研究表明了这一点。这项发表在《音乐与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之一,表明在全身麻醉期间播放音乐可以适度但显著地减少药物用量并改善术后恢复。
这项研究聚焦于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这是一种标准的微创胆囊切除手术。该手术时间短,通常不到一小时,并且要求患者术后迅速恢复,保持头脑清醒。
要了解研究人员为什么转向音乐,就需要解读现代麻醉实践。
“我们的目标是让患者术后尽早出院,”麻醉科高级专家、该研究的认证音乐治疗师法拉·侯赛因博士说。“患者需要醒来时头脑清醒、精神饱满、定向力正常,理想情况下最好没有疼痛感。更好的疼痛管理可以减轻应激反应。”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精心调配五六种药物,使患者保持睡眠状态、阻断疼痛、防止手术记忆并放松肌肉。
患者术后需要清醒醒来,理想情况下不应感到疼痛。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手术中,麻醉师现在经常会用区域“阻滞”来补充这种药物方案——即在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使腹壁神经麻木。
“全身麻醉加神经阻滞是常规做法,”首席研究员、莫拉纳·阿扎德医学院前高级住院医师坦维·戈埃尔博士说。“我们几十年来一直这样做。”
但人体并不容易适应手术。即使在麻醉状态下,身体也会产生反应:心率加快、激素激增、血压飙升。减少和控制这种连锁反应是现代外科治疗的核心目标之一。侯赛因医生解释说,这种应激反应会延缓恢复并加剧炎症,这也凸显了谨慎管理的重要性。
压力甚至在第一次手术之前就开始了,那就是插管——将呼吸管插入气管。
为此,麻醉师会使用喉镜抬起舌头和咽喉底部的软组织,以便清晰地观察声带,并将导管引导至气管。这是全身麻醉中的常规步骤,可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在患者失去意识期间精确控制其呼吸。
“喉镜检查和插管被认为是全身麻醉期间压力最大的反应,”莫拉纳·阿扎德医学院麻醉和重症监护主任兼教授、该研究的负责人索尼娅·瓦德哈万博士说。
“虽然病人处于昏迷状态,什么都不会记得,但他们的身体仍然会对压力做出反应,表现为心率、血压和压力激素的变化。”
诚然,麻醉药物已经发展演变。旧式的乙醚面罩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静脉注射麻醉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丙泊酚,这种催眠药因迈克尔·杰克逊的去世而臭名昭著,但它起效迅速、恢复良好,因此在手术室中备受青睐。“丙泊酚大约12秒内即可起效,”戈埃尔医生指出,“我们更倾向于将其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短时手术,因为它避免了吸入麻醉气体带来的‘宿醉’效应。”
研究团队想知道音乐是否能减少患者所需的丙泊酚和芬太尼(一种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药物用量减少意味着患者更快苏醒、生命体征更稳定、副作用更少。
于是他们设计了一项研究。一项包含八名患者的试点研究促成了一项为期11个月的完整试验,该试验纳入了56名年龄在20至45岁左右的成年人,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相同的五种药物方案:一种止吐药、一种镇静剂、芬太尼、丙泊酚和一种肌肉松弛剂。两组受试者都佩戴降噪耳机——但只有一组可以听音乐。
“我们让患者从两首舒缓的器乐曲中选择一首——柔和的笛声或钢琴曲,”胡赛因医生说。“潜意识中仍然有一些区域保持活跃。即使没有明确地回忆起音乐,这种隐性的感知也能带来有益的效果。”
一项涉及八名患者的试点研究促成了一项包含 56 名成年人的全面试验,这些成年人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
结果令人瞩目。
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所需的丙泊酚和芬太尼剂量更低。他们的术后恢复更顺利,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更低,手术期间血压控制也更好。研究人员写道:“由于麻醉状态下听觉功能仍然完好,音乐仍然可以影响大脑的内部状态。”
显然,音乐似乎平息了内心的风暴。“即使在无意识状态下,听觉通路仍然活跃,”瓦德哈万博士说。“你可能不记得音乐是什么,但大脑会记住它。”
麻醉面纱背后并非完全寂静的意识这一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罕见的“术中意识”案例表明,患者能够回忆起手术室里的一些对话片段。
如果大脑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捕捉并记住压力事件——即使病人处于昏迷状态——那么它也可能能够记录积极或令人感到安慰的事件,例如音乐,即使没有意识记忆。
“我们才刚刚开始探索潜意识如何对音乐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做出反应,”胡赛因博士说。“这是一种使手术室更人性化的方式。”
音乐疗法并非医学领域的新生事物;它长期以来一直应用于精神病学、中风康复和姑息治疗。但它进入高度技术化、机器控制的麻醉领域,标志着一次悄然的转变。
如果这样一种简单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药物使用并加快康复速度——哪怕只是略微改善——它也可能改变医院对术后患者福祉的看法。
研究团队正在准备下一项研究,探索音乐辅助镇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研究。研究数据已经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使身体静止,大脑入睡,几声轻柔的音符似乎也能帮助开始康复。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