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普:庞麦郎的音乐水准到底如何?草根天才?审丑狂欢?
更新时间:2025-04-18 11:25 浏览量:1
著名导演贾樟柯直言:听哭了
在华语音乐之内,存在着一个神话,他以一首《我的滑板鞋》成功火爆全网,超越普通传统音乐传播力度,在全网范围内任何一个网民身上都具有极重的记忆。他被著名导演贾樟柯直言:《我的滑板鞋》把我听哭了,时间,时间,会给我答案。多准确的孤独啊!
就是这样一首音乐,却被全网的专业音乐人打出了零分,被誉为最低劣的作品。在唱功、技术、音乐、审美上都是充斥着粗制滥造的,更是有着“音准刺客庞麦郎”、“华语最难听的歌手”、“听别人歌要钱,听他的歌要命”等等诸多贬低。那么,从音乐专业的角度切入,庞麦郎的音乐水准到底如何?他到底是人人口中的小丑,还是华语音乐最前卫的艺术家?今天解析:
1:庞麦郎的音乐,是华语最粗糙的音乐,但却具有艺术最本质的感动——一个极为真诚的农村孩子在大城市时代之中的呐喊和失落。在这个平均3秒切歌的时代,庞麦郎用跑调的坚持证明:比完美旋律更珍贵的,是戳中时代神经的荒诞真实。庞麦郎的音乐,就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农村孩子却拥有这个美好的音乐梦想,结果却因为各种音乐素养的匮乏造成了荒诞。
从音乐工业和乐理基础上讲,庞麦郎的音乐制作非常糟糕。糟糕到:录音、修音、混音、编曲、母带的处理都是最低劣的工业档次。而在他的音乐创作上,他的乐理知识也是较为匮乏的,明显存在如下的知识隔阂和认知差异:
音准。从10年前开始,到当下,庞麦郎的音准没有丝毫的进步。这对于任何一个音乐人来说,其实都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这意味着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音乐的本质是具有音准这个维度。而当下庞麦郎的演出大部分的糟糕都是来自于,全场音准都在跑调,根本不具备任何的声乐听感。音乐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折磨。音准认知的匮乏,是庞麦郎最大的不足。也是他应该去努力更改和修正学习的方向。但是很遗憾,他的音准还是很糟糕。
节奏。庞麦郎的节奏和他的音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体上存在着大量的反拍和Lay-back,这种是典型的对于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缺乏基本音乐认知和音乐学习的表现。这导致了庞麦郎一开口就有一种小镇青年对于音乐乐理知识的匮乏,而且并没有在长期的工作之中学习更改这种局面。
其实,庞麦郎只要将音准和节奏解决,那么他的音乐品质会提升一个大档次。但是很遗憾,似乎对于大部分音乐人而言较为简单的音准和节奏,对于庞麦郎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这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音准也好、节奏也罢,都是有一定的学习成本。而对于庞麦郎而言,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这个问题。在他的世界之中,他的音准、节奏是没有任何问题。
2: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成为了时代集体记忆:为什么让人一边嘲讽却一边单曲循环?答案在于:《我的滑板鞋》其实引发了极大的时代共鸣。庞麦郎的身上,有一个特质和一个矛盾:
这种特质和矛盾,造成了一个极为荒诞的割裂感。恰恰引发了时代的共鸣: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之间的巨大隔阂,我们总以为前往城市拼搏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完成梦想, 但实际上现实的残酷往往让人沉默。即使是很困难他也极为努力的在从事着这个行业,以他最为真诚的态度,不断的坚持创作。但是为什么庞麦郎的音乐这么糟糕,却能让无数听众不断单曲循环十年以上的原因。
庞麦郎的音乐就是一个时代缩影:被遗忘的那部分沉默者,先天不足的人能否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这种广泛的时代记忆,让大部分的听众感受到了自身的痛苦和挣扎这种的巨大的共鸣感,让《我的滑板鞋》至今还在网络之上拥有者极大地的关注和播放。
3:从音乐的现象级程度来看,庞麦郎的确是一个非常稀缺的天才。在整个华语音乐市场,我们判断一个歌手的影响力,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以歌手的创造力为主。而庞麦郎的音乐创造,就呈现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音乐的赛道,实现了以网络音乐却具有较高的现实主义意义。在《我的滑板鞋》之中,庞麦郎是作词人和作曲人,其中的歌词写的非常好,有一种文学意义上的共鸣。
《我的滑板鞋》在2015年爆火,被华晨宇翻唱推到了时代的浪尖上,同时贾樟柯的言论,也极大的增长了这首歌的影响力。当下已经十年过去,这首歌的热度依旧很高。在近期庞麦郎开启了演唱会,和早期一样,他的演唱会人数只有个数。票价从100元下降到了免费,再从免费上涨到了100元附近。而在2020年左右,庞麦郎因为精神分裂前往精神病院救治,在近期才成功治愈。
庞麦郎和吴克群
他的延长依旧是非常令人折磨,不具备任何的美感,但是他的坚持和行动非常想一场行为艺术,一个精神分裂者的自救行动,他不需要去改变什么,只需要努力去的坚持自己的认为。希望未来,他有更好的发展和作品面世。
最后,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歌手的假唱和修音,而庞麦郎这种毫无修饰的真实以及跑调的坚持,其实往往才是最接近于我们的生活,所以他可以坚持梦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