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难度≠录取,作品集合适比炫技重要
更新时间:2025-10-09 19:30 浏览量:1
当下正值留学申请季,许多同学正为准备音乐作品集全力以赴,希望在作品集中展现最佳状态,这是人之常情,但在这里,想提醒大家一句:作品集并不是越难越好。
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选择的曲目难度越高,就越能获得招生老师的青睐,从而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于是,他们盲目追求高难度曲目,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攻克那些远超自己当前水平的作品,这种做法看似积极进取,实则可能会让学生自己陷入困境。
学校的招生老师每年都会审听大量作品集,他们想看到的,并不只是申请学生的技术有多厉害,他们更关心的是申请学生的音乐表达是否清晰,是否真正理解自己所演奏的曲目,学生的音乐有没有感染力。
如果学生只顾着炫技,却忽略了音乐本身的情感与结构,反而可能暴露缺点,比如音准不稳、节奏松散,或者音乐缺乏层次,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评价。
选择合适的曲目,比选高难度的曲目更加重要,什么是“合适”?就是那些学生自己能够熟练掌握,同时又能充分展现音乐性的作品。
学生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音乐处理得细致、有表现力,这样的表演,往往比勉强拼凑的高难度片段更有说服力。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作品集的整体性,学生选的曲子最好能形成一定的对比,体现出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比如可以包含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但每首都应当是学生真正擅长和理解的,不需要每一首都又快又响,安静而深刻的曲子同样能打动人心。
在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建议学生可以多听取专业老师的意见,他们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帮学生判断哪些曲子适合你,哪些暂时还不合适。
学生也可以提前研究一下目标学校或教授的风格偏好,但这不意味着学生要完全迎合对方,而是要在保持真实的基础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