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十年的“中国情缘” 纪念帕瓦罗蒂诞辰90周年音乐会10月登陆上海
更新时间:2025-10-10 22:01 浏览量:1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0月10日报道:今年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卢奇亚诺·帕瓦罗蒂诞辰90周年。这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男高音歌唱家,以标志性的辉煌音色、对高音C的精准驾驭与亲和魅力,打破古典音乐的“小众壁垒”,让美声与歌剧走进大众生活。为致敬传奇,由上海歌剧院与帕瓦罗蒂基金会联合策划的“一声为爱——纪念帕瓦罗蒂诞辰90周年音乐会”,将于10月12日(帕瓦罗蒂生日当天)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奏响,著名指挥家吕嘉将执棒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与交响乐团,携中外歌唱家演绎经典唱段。
跨越数十年:帕瓦罗蒂与中国的深厚情缘
帕瓦罗蒂的名字,是20世纪古典乐坛的传奇符号。他不仅以“被上帝吻过的嗓音”登顶歌剧艺术高峰,更通过露天音乐会、跨界合作等形式,让歌剧从“象牙塔”走向街头巷尾,成为全球古典音乐普及的关键推动者。
他与中国观众的缘分,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6年。彼时,他率领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首次访华,在北京天桥剧场主演全本《波西米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独唱音乐会,还走进中央音乐学院开设声乐大师班——这场“艺术启蒙”被收录进纪录片《帕瓦罗蒂在中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2001年,这份情谊有了更特殊的意义:为支持北京申奥,他与多明戈、卡雷拉斯在紫禁城广场唱响“世界三大男高音音乐会”,让艺术盛宴成为中国申奥历程中的文化亮点。而他与上海、上海歌剧院的联结同样深刻:2001年首次来沪举办独唱音乐会时,他听闻“中国的帕瓦罗蒂”——上海歌剧院歌唱家魏松,当即递话筒邀其演唱,留下“以歌会友”的佳话;2005年再度访沪,为他伴奏的正是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的观众是伟大的观众,我很想再去中国”,帕瓦罗蒂的偏爱,也让中国观众始终铭记这位歌唱家。
“这是帕瓦罗蒂基金会全球授权的唯一歌剧主题传统纪念音乐会。”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表示,此次合作既是大师与中国观众的情缘再续,更彰显了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古典音乐领域的世界影响力。
中外名家联袂:用经典曲目传承艺术匠心
这场音乐会的核心亮点,在于强大的中外艺术家阵容与精准的曲目编排。国际阵容中,活跃于国际乐坛的戏剧男高音尤西夫·艾瓦佐夫、世界顶级女高音奥尔加·佩列佳特科,以及年逾70的著名歌剧男高音格雷戈里·孔德将登台;上海歌剧院则派出实力派歌唱家于浩磊(男高音)、徐晓英(女高音)、王潇希(女中音)、何超(男中音)——他们在近年国际联合制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声音驾驭与舞台演绎均获精进。
执棒这场音乐会的,是旅意数十年的著名指挥家吕嘉。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与上海歌剧院渊源深厚:2007年指挥双方合作的《图兰朵》(上海大剧院版),2008年再度携手呈现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2023年还共同演绎了德奥交响音乐会。更特别的是,吕嘉早在九十年代便与帕瓦罗蒂有过一面之缘,此次执棒纪念音乐会,对他而言是“跨越时空的对话”。
“坚守歌剧传统根基、正统内核至关重要。”吕嘉强调,上海歌剧院多年来“守正创新”的理念,与这场音乐会的初衷高度契合。曲目选择上,团队精准筛选了帕瓦罗蒂生涯的标志性唱段,覆盖威尔第、普契尼、多尼采蒂等名家作品:上半场以《路易莎·米勒》序曲开篇,“沸腾激动的心灵”(《茶花女》)、“女人善变”(《弄臣》)、“偷洒一滴泪”(《爱之甘醇》)等曲目,展现其戏剧与抒情风格的双重实力;下半场聚焦普契尼经典,《曼侬·莱斯科》间奏曲、“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燕子》)、“啊,多么可爱的姑娘”(《波西米亚人》)接连上演,最终以《茶花女》“饮酒歌”的欢腾旋律收尾,呼应帕瓦罗蒂“为爱与欢乐而歌唱”的艺术理念。
“我们追求的不只是表面音符,而是作品的情感内核。”吕嘉透露,排练中团队始终以“尊重作曲家、尊重传统”为原则,期待在演出现场,让观众在原汁原味的歌剧经典中,共度一场致敬传奇的美好夜晚。